急性肾功能衰竭会出现少尿或无尿,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少于100ml为无尿,儿童尿量有不同判断标准;少尿期后可能进入多尿期,尿量渐增且易致电解质紊乱;还会有全身症状,如消化系统有食欲不振等表现、心血管系统有高血压等表现、呼吸系统有呼吸困难等表现;电解质紊乱方面有高钾血症可致心律失常等、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可致手足抽搐等;酸碱平衡紊乱主要是代谢性酸中毒,有深大呼吸等表现。
一、少尿或无尿
1.成人表现: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称为少尿,少于100ml称为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滤过功能急剧下降,导致尿液生成减少。这是因为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降低,使得原本应通过肾小球滤过的物质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尿量减少。例如,在一些严重创伤、大失血等导致肾灌注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少尿或无尿的表现。
2.儿童表现:儿童的尿量判断标准与成人不同,婴儿每日尿量少于200ml,幼儿少于300ml,学龄前儿童少于400ml,学龄儿童少于500ml即为少尿;每日尿量少于50ml为无尿。儿童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同样是由于肾脏的病理改变导致滤过功能异常,进而引起尿量的变化。比如在先天性肾发育不良的儿童中,就可能出现此类尿量减少的情况。
二、多尿期表现
1.尿量变化:在少尿期持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进入多尿期,此时尿量开始逐渐增多。多尿期的尿量可以从每日几百毫升迅速增加到数千毫升。这是因为肾脏的修复过程中,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正常,而肾小球滤过功能有所改善,导致尿液排出量增加。例如,在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患者中,经过治疗后可能会进入多尿期。
2.电解质紊乱风险:多尿期时,由于大量尿液排出,会导致电解质大量丢失,容易出现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例如,钾离子随着尿液大量排出,若不及时补充,就会引起血钾降低,患者可能出现四肢无力、心律失常等表现;钠离子丢失过多会导致低钠血症,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精神萎靡等症状。
三、全身症状
1.消化系统表现: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这是因为体内的代谢废物不能正常排出,在体内蓄积,刺激胃肠道所致。例如,血中尿素氮升高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对于儿童来说,消化系统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可能会影响其进食和营养摄入,进而影响身体的恢复。
2.心血管系统表现:可能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等表现。由于水钠潴留,患者会出现血容量增加,从而导致高血压;同时,代谢废物潴留、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也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力衰竭。例如,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约50%会出现高血压,这是因为水钠潴留使血容量增多,心脏负担加重。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老年人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心血管系统的表现会更加复杂和严重。
3.呼吸系统表现: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如果出现肺水肿,就会导致呼吸困难,患者呼吸急促,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这是由于水钠潴留引起肺水肿,或者代谢性酸中毒导致呼吸中枢受到刺激所致。例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发生肺水肿时,是因为体内液体过多积聚在肺部,影响了气体交换。
四、电解质紊乱相关表现
1.高钾血症:血钾浓度升高,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心脏骤停。高钾血症对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等有影响,心电图可出现T波高尖、QRS波增宽等改变。例如,严重创伤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若同时存在组织损伤,细胞内的钾离子释放到细胞外,就容易发生高钾血症。
2.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钙磷代谢紊乱,可出现手足抽搐等低钙表现。因为肾功能衰竭时,肾脏排磷减少,导致血磷升高,血磷升高又会促进血钙向骨组织转移,同时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影响肠道对钙的吸收,从而引起低钙血症。例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基础上发生急性加重的患者,更容易出现钙磷代谢紊乱。
五、酸碱平衡紊乱表现
主要为代谢性酸中毒,患者可出现深大呼吸(Kussmaul呼吸),伴有乏力、嗜睡等表现。由于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体内酸性代谢产物蓄积,导致血浆碳酸氢根浓度降低,pH值下降,机体通过呼吸代偿来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例如,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时,有机酸产生增加而排泄减少,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