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的引发因素多样,包括感染因素、自身免疫性因素及其他因素。感染因素中细菌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可引发肾炎,病毒感染如乙肝、丙肝病毒感染也能导致;自身免疫性因素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肾炎好发于育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肾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其他因素有代谢性的糖尿病肾病,与高血糖控制不佳相关,还有药物或毒物相关,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或接触毒物者易患病。
一、感染因素引起肾炎
(一)细菌感染相关
1.发病机制:某些细菌感染可引发肾炎,如链球菌感染。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导致炎症反应,进而引起肾炎。例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在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病,患者前期多有链球菌感染史,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
2.年龄性别因素影响: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但儿童相对更易因链球菌感染引发此类肾炎,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生活方式上,卫生条件较差、密切接触链球菌感染者等情况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有链球菌感染病史且未及时有效治疗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二)病毒感染相关
1.发病机制:多种病毒可引起肾炎,如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感染机体后,可直接侵犯肾脏组织,或者通过免疫复合物形成等机制损伤肾脏。例如,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乙肝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出现蛋白尿、血尿等肾炎相关表现。
2.年龄性别因素影响:不同病毒感染引发的肾炎在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上有差异。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可发生在各年龄段,性别差异相对不显著,但有乙肝病毒感染史的人群,尤其是慢性乙肝患者,更易发展为相关肾炎。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也是如此,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二、自身免疫性因素引起肾炎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肾炎
1.发病机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等。这些自身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等部位,激活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导致肾小球炎症损伤,引发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女性,女性患者明显多于男性,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调节紊乱有关,遗传因素也在其中起一定作用,有家族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2.年龄性别因素影响:多见于育龄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可发病。生活方式上,长期暴露于紫外线等环境因素可能诱发或加重病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长期处于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环境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二)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肾炎
1.发病机制: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介导的炎性关节病,也可累及肾脏。其发病机制与自身抗体产生、免疫复合物形成以及细胞免疫异常等有关。类风湿关节炎可出现肾间质炎症、肾小球病变等,导致肾炎相关表现。该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如携带相关易感基因、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年龄性别因素影响: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多于男性。有类风湿关节炎家族史、长期接触可能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物质的人群,更易出现肾脏受累相关的肾炎表现。
三、其他因素引起肾炎
(一)代谢性因素相关
1.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引起肾脏微血管病变。高血糖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等,进而影响肾小球滤过功能,出现蛋白尿等肾炎表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高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控制情况等密切相关。
年龄性别因素影响:多见于中年以上糖尿病患者,男性和女性均可发病,但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易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长期高热量饮食等生活方式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二)药物或毒物相关
1.发病机制:某些药物或毒物可引起肾炎。例如,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可导致肾小管-间质损伤,引起间质性肾炎;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通过直接肾毒性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引发肾炎。药物或毒物进入机体后,通过直接损伤肾脏细胞、引起免疫反应等途径导致肾脏炎症。
2.年龄性别因素影响:不同药物或毒物引起的肾炎在年龄性别上无特定的显著差异,但儿童对药物或毒物的耐受性与成人不同,儿童使用某些可能有肾毒性的药物时更需谨慎。有长期服用可能肾毒性药物史、接触毒物史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