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胆汁性腹膜炎需从多方面入手,通过详细采集病史了解胆道系统疾病史、腹部外伤史、手术史等;评估症状有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体征有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生化检查有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发现胆道病变及外漏迹象、CT能清晰显示胆道结构等;腹腔穿刺液呈胆汁样外观且胆红素升高可辅助诊断,综合多方面评估以准确诊断胆汁性腹膜炎,同时考虑不同人群因素影响。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是诊断胆汁性腹膜炎的重要起始步骤。要了解患者是否有胆道系统相关疾病史,比如是否曾患有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胆囊炎、胆管炎等疾病。例如,有胆囊结石病史的患者,结石嵌顿等情况可能导致胆汁外漏引发腹膜炎;还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腹部外伤史,因为外伤可能导致胆道破裂,进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同时,需关注患者近期是否有腹部手术史,尤其是胆道手术或上腹部手术史,手术相关并发症可能引发胆汁性腹膜炎。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病史特点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较少有胆道系统的慢性疾病,但需留意是否有先天胆道发育异常等情况;女性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相对较高,需重点询问相关情况;有长期饮酒、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患胆囊结石等胆道疾病的风险增加,从而增加了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几率;有胆道疾病病史或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属于胆汁性腹膜炎的高危人群,需格外详细询问相关病史细节。
二、症状与体征评估
(一)症状
1.腹痛:通常为突发的剧烈腹痛,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多为持续性,且可迅速蔓延。这是因为胆汁刺激腹膜,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拒食等;成人则能较为清晰地表述腹痛的部位和性质。
2.恶心、呕吐: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可能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胆汁。这是由于腹膜炎刺激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
3.发热:患者多有发热表现,体温可升高,这是机体对炎症的反应。但需注意,部分年老体弱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不明显。
(二)体征
1.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是腹膜炎的典型体征。压痛以病变部位最为明显,反跳痛是指按压腹部某部位后迅速抬手时患者疼痛加剧,肌紧张则表现为腹部肌肉紧张变硬。不同性别患者的体征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在儿童中,由于其腹部肌肉相对薄弱,肌紧张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压痛和反跳痛往往较为显著。
三、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通常会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也会增高,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但需注意,在严重感染或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白细胞计数可能不升高甚至降低,此时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不同年龄患者的血常规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的白细胞计数波动范围与成人不同,需参考儿童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进行判断。
(二)生化检查
1.肝功能: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如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升高等,这与胆道系统疾病导致的肝功能损害相关。例如,胆道梗阻时,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
2.电解质:由于患者恶心、呕吐、禁食等原因,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需及时检测并纠正。
四、影像学检查
(一)超声检查
1.腹部超声:可发现胆道系统的病变,如胆囊结石、胆管扩张、胆道内异常回声等,有助于明确胆道是否存在病变以及是否有胆汁外漏的迹象。超声检查方便快捷,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在儿童中,超声检查相对安全,无辐射,是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
2.超声引导下穿刺:若怀疑有胆汁外漏,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抽取腹腔积液进行检查,若积液中含有胆汁成分,则有助于诊断胆汁性腹膜炎。
(二)CT检查
1.腹部CT: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腹部积液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胆道破裂等病变。对于复杂的胆道疾病或腹部病变,CT检查具有重要价值。通过CT可以准确判断腹腔内积液的分布范围、肝脏和胆道的形态等,为诊断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五、腹腔穿刺液检查
(一)穿刺液外观
穿刺抽取腹腔积液,若积液呈胆汁样外观,则高度提示胆汁性腹膜炎。这是胆汁性腹膜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穿刺液生化检查
穿刺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可辅助诊断胆汁性腹膜炎。因为胆汁中含有较高浓度的胆红素,腹腔积液中胆红素升高提示有胆汁成分。
通过以上病史采集、症状与体征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腹腔穿刺液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胆汁性腹膜炎。在诊断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诊断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