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需综合多方面评估,临床有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典型症状及腹部压痛等体征;实验室检查血清淀粉酶等有变化,血常规等有相应表现,C反应蛋白等可助判断;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增强CT、MRI等各有作用;还可通过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等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诊断时要考虑个体差异全面评估。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评估
(一)典型症状
1.腹痛:多为突然发作的上腹部剧烈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呈持续性,程度较为严重,部分患者腹痛剧烈难以忍受。例如,研究表明约80%-90%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出现腹痛症状,且疼痛性质具有上述特点。
2.恶心、呕吐:患者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症状多无明显缓解。
3.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以上发热,一般体温在38℃-39℃左右,发热可持续3-5天。若发热持续不退或体温进一步升高,需警惕感染等并发症的可能。
(二)体征
1.腹部压痛:上腹部有明显的压痛,部分患者压痛范围较广,可伴有腹肌紧张,严重时可出现反跳痛,提示可能存在腹膜炎。
2.Grey-Turner征和Cullen征:少数患者可出现Grey-Turner征,即腰部、季肋部和下腹部皮肤出现蓝-绿-棕色大片瘀斑,这是由于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腹壁下所致;Cullen征是指脐周皮肤出现蓝色改变,多提示腹腔内有大出血等严重情况。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
1.血清淀粉酶:发病后2-12小时开始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具有诊断意义。但需注意,血清淀粉酶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并不呈正相关,如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可能正常或低于正常。
2.血清脂肪酶:发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持续7-10天,其特异性较高,对于就诊较晚的患者诊断价值较大。
(二)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常升高,一般在(10-20)×10/L之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可伴有核左移现象。若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超过20×10/L,提示可能存在严重感染等并发症。
(三)C反应蛋白(CRP)
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发病后48小时CRP明显升高,≥150mg/L提示胰腺坏死。对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帮助,动态监测CRP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
(四)生化检查
1.血糖:部分患者可出现暂时性血糖升高,一般血糖超过11.1mmol/L,提示胰腺坏死严重,胰岛功能受到影响。
2.血钙:血钙降低,当血钙低于2mmol/L时,提示预后不良,可能与脂肪酶分解脂肪成脂肪酸后与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有关。
三、影像学检查
(一)腹部超声
1.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可见胰腺肿大,回声不均匀,胰周可能出现积液等情况。但腹部超声受肠道气体干扰较大,对胰腺周围组织的显示有时不够清晰。
2.对于发现胆道结石等病因有一定帮助,因为胆源性胰腺炎较为常见,通过超声可观察胆道系统情况。
(二)增强CT
1.是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清晰显示胰腺的形态、大小,胰腺实质的坏死情况,胰周及腹膜后间隙的渗出情况等。
2.根据CT分级(如BalthazarCT分级)可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表现为胰腺实质坏死、胰周广泛渗出、脓肿形成等征象时提示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三)MRI
对于胰腺坏死的诊断与CT相似,在某些情况下,如对碘造影剂过敏的患者,可选用MRI检查,但一般不如CT应用广泛。
四、其他评估
(一)APACHEⅡ评分
用于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APACHEⅡ评分≥8分提示为重症急性胰腺炎。该评分系统包括急性生理学评分、年龄评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等多项指标,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
(二)Ranson评分
也是评估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入院时和入院48小时内的Ranson评分项目包括:年龄(>55岁)、血糖(>11.1mmol/L)、血钙(<2mmol/L)、AST(>250U/L)、LDH(>350U/L);入院48小时内的项目包括:红细胞压积下降>10%、BUN上升>1.8mmol/L、动脉氧分压<60mmHg、碱缺失>4mmol/L、液体丢失>6L。当Ranson评分≥3分时提示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在诊断重症急性胰腺炎时,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的评分系统等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以及有不同病史的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其个体差异对病情表现和诊断的影响。例如,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更加细致地进行各项检查以明确诊断;有胆道疾病病史的患者更要注重排查胆源性胰腺炎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