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分为肾小球性、肾小管性、溢出性、组织性和功能性蛋白尿。肾小球性蛋白尿因原发性(如多种肾小球疾病致滤过膜受损)和继发性(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致滤过膜损伤);肾小管性蛋白尿因原发性(如Fanconi综合征等致重吸收障碍)和继发性(如药物性肾损害、感染相关性肾小管间质肾炎等致肾小管损伤);溢出性蛋白尿因多发性骨髓瘤(异常免疫球蛋白轻链溢出)、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溢出)等;组织性蛋白尿因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加;功能性蛋白尿由剧烈运动等因素致肾血管变化使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不同类型蛋白尿受年龄、性别、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一、肾小球性蛋白尿
(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病理机制:各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微小病变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主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电荷屏障和机械屏障受损,导致血浆蛋白大量滤过并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出现蛋白尿。例如,微小病变性肾病时,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电荷屏障破坏,大量白蛋白漏出;膜性肾病则是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补体激活,导致滤过膜损伤,蛋白漏出。
2.年龄与性别影响:不同年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情况有所差异,儿童常见微小病变性肾病等,男性在某些肾小球疾病的发病上可能有一定特点,但总体性别差异不是绝对主导因素。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劳累、感染等可能诱发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导致蛋白尿。有肾脏病史的患者更易复发或进展为出现蛋白尿的情况。
(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病理机制
糖尿病肾病:多见于糖尿病病史较长的患者,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微循环障碍,基底膜增厚,细胞外基质积聚,肾小球滤过膜结构和功能改变,出现蛋白尿。其发病机制还涉及多元醇途径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蛋白激酶C活化等多种因素。
狼疮性肾炎:多见于育龄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致。自身抗体产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激活补体系统,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出现蛋白尿。
2.年龄、性别与病史影响:糖尿病肾病多见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狼疮性肾炎好发于育龄女性,有糖尿病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的人群是蛋白尿发生的高危人群,生活方式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活动控制情况等都会影响蛋白尿的产生和发展。
二、肾小管性蛋白尿
(一)原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
1.病理机制:如Fanconi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导致多种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磷酸盐等重吸收障碍,同时伴有蛋白尿。另外,慢性间质性肾炎等疾病,由于肾小管间质损伤,影响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小分子蛋白如β-微球蛋白等漏出增多,出现蛋白尿。
2.年龄与病史影响:原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在各年龄均可发病,有肾脏间质损伤相关病史的患者易出现此类蛋白尿,生活方式如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如某些药物、重金属等)会增加发病风险。
(二)继发性肾小管间质疾病
1.病理机制
药物性肾损害: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近曲小管抑制剂等可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影响其重吸收功能,导致蛋白尿。例如,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在肾小管积聚,损伤肾小管细胞,使小分子蛋白漏出增加。
感染相关性肾小管间质肾炎:如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肾小管间质炎症,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管结构和功能受损,重吸收能力下降,出现蛋白尿。
2.年龄、性别与病史影响:不同药物对不同年龄人群的肾损害可能不同,儿童使用某些药物需更谨慎。有药物使用史或感染病史的人群是此类蛋白尿的高危人群,女性在一些与感染相关的肾小管间质肾炎中可能因生理特点有不同的感染易感性等情况。
三、溢出性蛋白尿
(一)病理机制
1.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恶性增殖,产生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轻链,这些轻链分子量小,可通过肾小球滤过膜,但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从尿中排出形成蛋白尿。
2.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疾病,红细胞大量破坏,血红蛋白释放入血,超过结合珠蛋白结合能力后,游离血红蛋白从尿中排出,形成血红蛋白尿,属于溢出性蛋白尿的一种情况。
3.年龄与病史影响:多发性骨髓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有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易发病。血管内溶血相关疾病各年龄均可发病,有相关血液系统疾病病史或接触某些诱发溶血因素(如某些药物、感染等)的人群是高危人群。
四、组织性蛋白尿
(一)病理机制
在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加时出现。例如,肾组织炎症或损伤时,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肾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等可从尿中排出形成组织性蛋白尿。
(二)年龄与病史影响
有肾脏组织炎症或损伤病史的患者易出现组织性蛋白尿,不同年龄因肾脏基础状况不同,发生组织性蛋白尿的风险有差异,生活方式如长期的肾脏局部炎症刺激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
五、功能性蛋白尿
(一)病理机制
是一种轻度、暂时性蛋白尿,常无肾脏器质性病变。可由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紧张等因素引起。机制可能是这些因素导致肾血管痉挛或充血,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二)年龄与性别影响
各年龄均可发生,男性和女性在功能性蛋白尿的发生上无明显性别差异,生活方式中剧烈运动等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出现,如儿童在剧烈体育活动后可能出现功能性蛋白尿,成人在长时间剧烈运动、发热性疾病等情况下也易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