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与急性肠胃炎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上均有差异。急性胃炎分多种类型,病因包括药物、应激、酒精等,表现多样;急性肠胃炎由感染、饮食等致胃肠黏膜急性炎症,有消化系统及全身症状。诊断分别依靠胃镜、实验室等检查,治疗上急性胃炎需去除病因、药物治疗,急性肠胃炎需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治疗等。
一、定义与病因差异
急性胃炎
定义:急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可分为急性单纯性胃炎、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急性腐蚀性胃炎、急性化脓性胃炎等。
病因:
药物因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某些抗生素、铁剂等,这些药物可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影响胃黏膜的修复和再生。例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发生急性胃炎的风险增加,相关研究表明,约有一定比例的长期服用者会出现胃黏膜的损伤表现。
应激因素:严重创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颅内病变、败血症等应激状态下,可导致胃黏膜微循环障碍、缺氧,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从而引发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酒精:乙醇可溶解胃黏膜上皮脂蛋白层,破坏胃黏膜屏障,还能促进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大量饮酒后易出现急性单纯性胃炎。
急性肠胃炎
定义:急性肠胃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通常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化学毒物或药品等引起,病变主要累及胃和肠。
病因:
感染因素:病毒(如轮状病毒等)、细菌(如沙门菌属、大肠杆菌等)、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贾第虫等)感染是常见病因。例如,儿童感染轮状病毒后易引发急性肠胃炎,在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示,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急性肠胃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食用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后,细菌在胃肠道内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胃肠黏膜炎症。
饮食因素:进食过冷、过热、过于粗糙的食物,或误食被污染、变质的食物等,均可刺激胃肠黏膜,导致急性肠胃炎。比如,夏季食用变质的凉拌菜后,很容易出现急性肠胃炎症状。
二、临床表现差异
急性胃炎
症状:
急性单纯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能仅有轻微的胃部不适,重者呕吐频繁,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多有呕血和黑便,出血量一般不多,呈间歇性,可自止,但也有少数患者出血量较大,出现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如头晕、心慌、血压下降等。
急性腐蚀性胃炎:有明确的腐蚀性物质接触史,口腔、咽喉、胸骨后及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有吞咽困难、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呕血、休克等。
急性化脓性胃炎:临床上较为少见,起病急骤,有高热、寒战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同时伴有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可为脓性。
急性肠胃炎
症状:
消化系统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腹痛多位于脐周,疼痛性质可为隐痛、胀痛或绞痛;腹泻程度不一,可为稀便、水样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可伴有恶心、呕吐。
全身症状:病情较重时可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表现,若失水过多还可出现口渴、尿少等脱水症状。儿童患急性肠胃炎时,由于其生理特点,脱水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需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尿量等情况,因为儿童脱水可能进展较快,影响机体代谢和器官功能。
三、诊断差异
急性胃炎
胃镜检查:是诊断急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尤其是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等病变,能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例如,通过胃镜可以清晰看到胃黏膜上的糜烂灶和出血点。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发现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在急性化脓性胃炎时更为明显),粪便隐血试验在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时可为阳性。
急性肠胃炎
粪便常规检查:可发现粪便中含有黏液、脓细胞、红细胞等,若为细菌感染,粪便培养可检出致病菌。
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降低,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升高。
病原学检查:对于病毒感染,可通过病毒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等方法明确病原体;对于细菌感染,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明确病因并指导治疗。
四、治疗差异
急性胃炎
一般治疗:去除病因,如停用损伤胃黏膜的药物,避免饮酒等。对于应激状态引起的急性胃炎,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类型的急性胃炎选择药物。如急性单纯性胃炎可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等);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可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急性腐蚀性胃炎需立即禁食,给予吞服牛奶、蛋清等保护食管及胃黏膜,然后根据腐蚀物质的性质给予相应的中和剂治疗等。
急性肠胃炎
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体力消耗,有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调整:急性期应暂禁食,然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待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儿童患者在饮食调整时需特别注意,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同时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药物治疗:
抗感染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胃炎,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腹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如颠茄片等);腹泻严重者可使用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呕吐频繁者可适当使用止吐药物;有脱水表现者需进行补液治疗,可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儿童患者在使用药物时需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年龄等调整剂量,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