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的发生与感染、免疫、遗传及其他因素相关。感染方面,细菌中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主要致病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也可诱发;免疫因素包括自身免疫反应和免疫复合物沉积;部分患者有遗传易感性且可能家族聚集;环境因素如生活、职业环境及个体体质因素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也会影响发病。
一、感染因素
(一)细菌感染
1.发病情况:急性肾炎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其中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儿童和青少年中较为多见,这与该年龄段人群的免疫力相对较低以及接触致病菌的机会相对较多有关。例如,在链球菌性咽炎流行的季节,急性肾炎的发病率会有所升高。
2.感染途径及机制: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多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侵入人体。当人体感染链球菌后,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反应。链球菌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与链球菌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等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改变,从而引发急性肾炎。
(二)其他病原体感染
1.病毒感染: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与急性肾炎的发生有关,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例如,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肾炎中,病毒抗原与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沉积于肾小球,引发类似急性肾炎的病理改变。但相对细菌感染来说,病毒感染引起急性肾炎的比例较低,不过在特定人群中仍需关注,如乙肝患者中可能会出现相关的肾脏病变。
2.寄生虫感染:少数情况下,寄生虫感染也可能诱发急性肾炎,如疟原虫感染等。寄生虫感染人体后,其代谢产物或虫体抗原等可作为致病因素,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进而影响肾脏功能,导致急性肾炎的发生,但这在临床上相对较为罕见。
二、免疫因素
(一)自身免疫反应
在急性肾炎的发病过程中,自身免疫因素也起到一定作用。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清除致病菌等异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紊乱。例如,肾小球基底膜的某些成分可能因感染等因素发生改变,被免疫系统识别为“非己”成分,从而引发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肾小球组织,导致炎症损伤。这种自身免疫反应在一些特定的遗传背景或个体免疫状态异常的人群中更容易发生,比如有某些基因易感性的人群,其自身免疫调节机制存在缺陷,更容易出现针对肾小球组织的异常免疫攻击。
(二)免疫复合物沉积
如前所述,无论是细菌、病毒还是其他病原体感染后产生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都可能沉积在肾小球内。不同的病原体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沉积的部位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会激活补体系统,吸引炎症细胞浸润,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等病理改变,进而影响肾小球的正常滤过功能,出现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例如,链球菌感染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主要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和基底膜上皮下,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三、遗传因素
(一)遗传易感性
部分急性肾炎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性。研究发现,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急性肾炎的发病风险相关。例如,一些参与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相关通路的基因,其突变或多态性可能影响机体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增加急性肾炎的发病几率。具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在相同的感染等环境因素刺激下,相比没有遗传易感性的人群,更容易发生急性肾炎。但遗传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往往需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家族聚集性
在一些家族中,可能会出现急性肾炎的家族聚集现象,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绝对的遗传,但提示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家族成员可能具有相似的基因背景,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相近。例如,如果家族中有成员曾患急性肾炎,其他家族成员在接触相同的病原体等环境因素时,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具体的遗传模式还需要进一步的遗传学研究来明确,目前对于急性肾炎的遗传机制还在不断探索中。
四、其他因素
(一)环境因素
1.生活环境:不良的生活环境可能会影响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增加急性肾炎的发病风险。例如,长期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人群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增多,急性肾炎的发病率可能相对较高。此外,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空气污染等因素也可能间接影响肾脏的健康,增加急性肾炎的发病可能性。
2.职业环境:某些职业人群可能面临特定的环境因素暴露。例如,从事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工作的人群,如接触重金属、有机溶剂等,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肾脏有一定的毒性作用,长期接触可能会损伤肾脏组织,增加急性肾炎等肾脏疾病的发病风险。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急性肾炎的发生还是以感染等因素为主导。
(二)个体体质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和青少年是急性肾炎的高发人群,这与他们的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有关。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脆弱,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较弱,更容易在感染后发生免疫反应异常,引发急性肾炎。而老年人由于机体的免疫功能逐渐衰退,虽然也可能发生感染,但相对儿童来说,急性肾炎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相对复杂,恢复也相对较慢。
2.基础健康状况:本身患有某些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其肾脏的基础状态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在受到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刺激时,更容易诱发急性肾炎。例如,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肾脏对免疫复合物等的清除能力下降,增加急性肾炎的发病风险。而且这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和急性肾炎的相互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更为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