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解痉剂、止泻药、泻药、肠道益生菌)、心理和精神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精神药物)以及特殊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注意事项,一般治疗中要识别避免诱发食物、调整膳食纤维摄入,生活方式要规律作息、管理stress;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症状选择合适药物;心理和精神治疗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方法;特殊人群治疗需考虑各自特点谨慎处理。
一、一般治疗
1.饮食调整
避免诱发食物:对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需识别并避免自身特定的诱发食物。例如,乳糖不耐受者应减少乳制品摄入;部分患者对麸质敏感,需避免含麸质的食物如小麦、大麦、黑麦制品等。一般人群中约10%-3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乳糖不耐受情况,减少乳制品摄入后症状可明显改善。
调整膳食纤维摄入:高纤维饮食可能对部分患者有益,如水溶性膳食纤维可改善肠道功能,但对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避免过多高纤维食物,而便秘型患者可适当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一般建议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5-35克,但需根据个体情况逐步调整。
2.生活方式调整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调节肠道神经功能。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影响肠道蠕动和肠道菌群平衡,进而加重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stress管理:stress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通过心理疏导、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stress。例如,冥想训练每周进行3-4次,每次20-30分钟,有助于降低stress水平,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约50%-7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stress或焦虑状态,stress管理可使约30%-50%的患者症状得到缓解。
二、药物治疗
1.解痉剂
抗胆碱能药物:如奥替溴铵,可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缓解痉挛性腹痛。它对胃肠道的选择性较高,副作用相对较少,一般适用于腹痛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尤其对痉挛性腹痛效果较好。
钙通道阻滞剂:如匹维溴铵,通过阻滞钙通道,抑制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从而缓解腹痛症状,且不影响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对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小,适用于各型肠易激综合征相关的腹痛。
2.止泻药物
洛哌丁胺:适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控制腹泻症状。它可抑制肠道平滑肌的收缩,减少肠蠕动,延长肠内容物的停留时间,从而起到止泻作用。但对于感染性腹泻应避免使用,以免掩盖病情。一般用于短期对症治疗,长期使用需谨慎。
复方地芬诺酯:也可用于止泻,但因其含有阿片类成分,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嗜睡等,儿童及老年人应慎用,一般不作为首选止泻药物。
3.泻药
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适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它在肠道内不被吸收,通过增加肠道内渗透压,保留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对于老年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较为适用,一般每天服用1-2次,每次1-2袋,可根据排便情况调整剂量。
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应避免长期使用,因为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黏膜损伤、电解质紊乱等问题,仅适用于短期缓解便秘症状。
4.肠道益生菌
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肠道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例如,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可增加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多项研究表明,使用益生菌治疗4-8周后,约30%-50%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可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尤其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效果相对较好。
三、心理和精神治疗
1.认知行为疗法
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改变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和应对方式。通过训练患者识别和纠正负面思维模式,如过度担忧、灾难化思维等,从而减轻stress和焦虑情绪。一般需要进行8-12次的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每次30-60分钟,经过治疗后,约40%-60%的患者症状可得到明显改善。
2.精神药物
抗抑郁药:对于伴有明显抑郁、焦虑情绪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使用抗抑郁药。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小剂量使用时可改善患者的gut-brain轴功能,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改善抑郁焦虑情绪。但阿米替林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口干、嗜睡、便秘等,老年患者使用时需特别注意,应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如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保证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时间。心理因素在儿童肠易激综合征中也较为重要,家长应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药物治疗需非常谨慎,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如一些强效的抗胆碱能药物等,只有在非药物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才可在医生严格评估下谨慎使用少量合适药物。
2.老年人
老年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减退等生理特点。药物选择上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大的药物。在饮食调整方面,需注意营养均衡,由于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饮食应易于消化吸收。生活方式调整中,stress管理更为重要,可通过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进行stress缓解,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如泻药可能导致老年人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应谨慎使用泻药,优先选择温和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改善便秘等症状。
3.孕妇
孕妇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需格外谨慎。非药物治疗是基础,如调整饮食时要保证胎儿营养需求的同时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药物治疗应在医生充分评估风险受益比后进行,一般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一些安全性相对较高的益生菌等,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如一些抗抑郁药在妊娠早期使用需非常谨慎,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