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最常见病因因地区而异,我国主要是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包括多种病理类型,还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等其他常见病因,不同病因对不同人群影响各异,如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会破坏肾小球结构功能致肾衰,儿童、成年人、老年人受影响不同;糖尿病肾病因高血糖相关机制致肾损,不同人群受影响有别;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因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损伤,不同人群受影响也不同。
一、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1.发病机制与病理特点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肾小球所致。例如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病理表现为系膜细胞增生和系膜基质增多,免疫荧光检查可发现不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分沉积。这类疾病会逐渐破坏肾小球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等功能,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病理上表现为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弥漫重度增生,并插入到肾小球基底膜(GBM)和内皮细胞之间,使毛细血管袢呈“双轨征”,病情进展相对较快,更容易进展至慢性肾衰竭。
膜性肾病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点,早期可能仅有蛋白尿等表现,随着病情迁延,也会逐渐进展为慢性肾衰竭。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主要表现为肾小球节段性硬化,相应的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病情持续发展可导致慢性肾衰竭。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儿童:儿童患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后,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逐渐进展,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慢性肾衰竭会导致代谢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进而影响儿童的身高、体重等生长指标,同时也会影响儿童的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增加进入终末期肾病的风险。
成年人:成年人患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导致慢性肾衰竭,会影响其工作和生活,因为肾功能不全后,患者会出现乏力、贫血、水肿等多种不适症状,影响体力和精力,进而影响工作效率。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等,也会对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不同年龄的成年人对疾病的耐受和应对能力不同,中青年可能更难以接受突然出现的慢性肾衰竭情况,心理压力相对较大,而老年成年人可能还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会使病情更加复杂。
老年人:老年人本身肾脏功能就处于逐渐衰退的生理状态,患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后,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肾损伤更容易叠加在老年人已有的肾功能减退基础上,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而且老年人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互影响,会进一步加重肾功能的损害,增加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
二、其他常见病因
1.糖尿病肾病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点: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与高血糖引起的多元醇途径激活、蛋白激酶C激活、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等多种因素有关。病理上早期表现为肾小球肥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随后出现结节性肾小球硬化(K-W结节)和弥漫性肾小球硬化等改变,进而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导致慢性肾衰竭。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几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衰竭会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和代谢功能,导致生长迟缓、营养不良等问题,同时还会影响儿童的肾功能持续恶化,需要密切关注血糖控制和肾功能变化。
成年糖尿病患者:成年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成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工作基础,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竭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如需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限制饮食等,而且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需要进行透析等替代治疗,会对其工作和社交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同时,不同年龄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不同,年轻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可能更难以接受需要长期严格控制病情的现状,而老年成年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有更多其他慢性疾病,使病情更加复杂。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肾脏功能已经有所减退,合并糖尿病肾病后,肾功能恶化速度可能更快,而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其他基础疾病,糖尿病肾病与这些基础疾病相互影响,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和风险。例如,在控制血糖时需要更加谨慎,因为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等。
2.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点: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进而引起肾脏缺血性损伤。其病理表现为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叶间动脉肌内膜增厚等,逐渐导致肾小球缺血性硬化、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最终引起慢性肾衰竭。
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儿童高血压患者:儿童高血压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出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导致慢性肾衰竭,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为高血压本身就会影响儿童的血管功能和肾脏发育,而肾小动脉硬化进一步加重了肾脏的缺血损伤,会导致儿童肾功能持续下降,影响其未来的健康和生活。
成年高血压患者:成年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是慢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对于成年高血压患者,长期的高血压控制不佳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进而发展为慢性肾衰竭,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需要长期严格控制血压等指标,而且随着病情进展可能需要进行透析等治疗,会对其工作和日常生活安排产生较大影响。不同年龄的成年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和应对方式不同,年轻的成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在生活方式调整等方面需要更多的自我管理和坚持,而老年成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合并有更多的器官功能衰退,治疗时需要更加谨慎地权衡各种治疗措施的利弊。
老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患者本身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肾小动脉硬化,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风险相对较高。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有脑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硬化等其他血管病变,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与这些血管病变相互影响,会使病情更加复杂,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时,需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选择更加温和且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避免加重其他器官的功能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