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不全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的最终结局,与原发肾脏疾病、基础疾病相关,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各系统受累表现,通过病史、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需进行基础疾病、并发症治疗,饮食管理,必要时肾脏替代治疗,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妊娠期患者有不同考虑。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原发肾脏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这些疾病会逐渐破坏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引发炎症反应,长期炎症会使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而影响肾脏功能。
2.基础疾病影响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肾脏的微血管,导致糖尿病肾病。高血糖引起肾小球内高压、高灌注、高滤过,促使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积聚,最终造成肾小球硬化和肾功能减退。
高血压: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以及肾动脉硬化,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长期高血压患者中,约15%会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钠、水平衡失调:患者可出现水肿或脱水。水肿常见于眼睑、下肢等部位,这是因为肾功能不全时肾脏对钠、水的调节能力下降,当摄入过多钠、水时,容易潴留引起水肿;而严重呕吐、腹泻等情况又可能导致脱水。
钾代谢紊乱:可出现高钾血症或低钾血症。高钾血症时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肌肉无力等表现;低钾血症则可能引起四肢麻木、腹胀、心律失常等。
酸碱平衡失调:多为代谢性酸中毒,患者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乏力、深大呼吸等。这是由于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体内酸性代谢产物潴留所致。
2.各系统受累表现
消化系统:早期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晚期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这是因为毒素潴留影响胃肠道功能,胃肠道黏膜充血、水肿等。
心血管系统:患者可出现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包炎等。高血压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见的并发症,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有关;心力衰竭则与水钠潴留、高血压、贫血等多种因素相关。
血液系统:常出现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这是由于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以及毒素抑制骨髓造血等原因导致。还可能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等,与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有关。
呼吸系统:代谢性酸中毒时可出现深大呼吸;尿毒症肺炎时可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与毒素潴留、肺部感染等因素有关。
神经系统:早期可有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晚期可出现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尿毒症脑病表现。这与毒素潴留影响神经细胞代谢和功能有关。
三、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既往肾脏疾病史、基础疾病史(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用药史等。例如患者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多年,近期出现肾功能减退相关表现,需考虑慢性肾功能不全。
2.实验室检查
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肌酐是反映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1/3时,血肌酐才明显升高;尿素氮也会升高,但受蛋白摄入、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因素影响。
血常规:可见贫血,血红蛋白降低。
血电解质及酸碱检查:可发现钠、钾、钙、磷等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3.影像学检查:肾脏B超可了解肾脏大小、形态等,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多有肾脏缩小、皮质变薄等表现;CT等检查也有助于辅助诊断,了解肾脏结构有无异常。
四、治疗与管理
1.基础疾病治疗
对于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要严格控制血糖,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降糖药物(如胰岛素等)治疗,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延缓肾功能进一步恶化。
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要积极控制血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等,不仅能降压,还能延缓肾功能减退,但需注意监测血钾及肾功能变化。
2.并发症治疗
贫血治疗:可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同时补充铁剂等,纠正贫血,改善患者乏力等症状。
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根据具体情况补充钠、钾等电解质,纠正酸中毒等。例如代谢性酸中毒时,可补充碳酸氢钠纠正酸碱平衡。
3.饮食管理
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不全的不同阶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如摄入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质,减少植物蛋白摄入,以减轻肾脏负担。
控制钠、水摄入,根据患者水肿及血压情况调整,水肿明显、高血压患者需严格限制钠、水摄入。
保证热量供应,可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机体能量需求,避免蛋白质作为热量来源被消耗。
4.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通过机器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多余水分等。适用于肾功能严重减退,达到尿毒症期的患者。但长期血液透析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透析失衡综合征、低血压等,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和处理。
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的透析液交换来清除毒素和水分。对于一些血管条件不佳、不能耐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较为适用,但要注意预防腹膜炎等并发症。
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之一,但需要合适的供体,且术后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面临感染、排斥反应等风险。
五、特殊人群考虑
1.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儿童慢性肾功能不全多与先天性肾脏疾病、遗传性肾脏疾病等有关。在治疗上要更加注重营养支持,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所需。饮食上除了遵循低蛋白等原则外,还要满足儿童生长对营养的需求,可能需要补充特殊的营养制剂。在药物使用上要严格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对儿童肾脏有损害的药物,且要密切监测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
2.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更加谨慎,药物选择上要考虑药物对肾脏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降压药时,要避免过度降压导致肾灌注不足;在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时,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妊娠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妊娠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面临着母亲和胎儿的双重健康问题。肾功能不全可能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在治疗上要权衡母亲肾功能和胎儿健康的关系,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例如饮食管理要在保证母亲营养的同时,满足胎儿生长需求;药物使用要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需要多学科协作,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