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按摩推拿包含放松、点按、拉伸、整复等手法。放松手法有揉法、滚法,可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点按手法包括点按腰部穴位和肌肉紧张点,能调节气血、缓解疼痛;拉伸手法有腰部后伸、侧屈拉伸,可增加活动范围、平衡肌肉力量;整复手法适用于有小关节紊乱情况者,如腰椎后关节整复手法,需专业医师操作,且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法和调整力度,同时患者还需结合日常姿势纠正、适度锻炼促进康复。
一、放松手法
1.揉法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用手掌或多指在腰部肌肉处进行轻柔的揉动,以掌根揉为例,将掌根贴于腰部肌肉上,以腕关节为主动,带动手掌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揉动,频率一般保持在每分钟60-100次。通过揉法可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的营养供应。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如儿童腰肌劳损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多与姿势不良等因素相关,手法需更轻柔;成年人则可根据耐受程度适当调整力度;老年人肌肉相对萎缩,手法要轻柔且避免过度用力。性别方面无特殊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腰部肌肉紧张度高,揉法可更好地放松肌肉。有腰椎病史者需谨慎操作,避免加重损伤。
意义:揉法能使紧张的肌肉逐渐放松,为后续手法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促进局部代谢产物的排出。
2.滚法
操作: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腰部,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转运动,持续不断地滚动。滚法的压力要均匀,频率一般在每分钟120-160次。滚法可以深入到肌肉深层,更好地缓解肌肉的粘连和紧张。在儿童中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引起不适;成年人可根据腰部肌肉的厚实程度调整滚法的力度;老年人肌肉力量和弹性下降,滚法力度需轻柔。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如经常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腰部肌肉更厚实,滚法力度可稍大,但仍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有腰椎疾病病史者,滚法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避免刺激病变部位。
意义:滚法能够有效放松深层肌肉组织,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对于缓解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和肌肉紧张有较好的效果。
二、点按手法
1.点按腰部穴位
操作:常见的腰部穴位有肾俞、大肠俞、腰阳关等。以肾俞穴为例,患者俯卧位,按摩者用拇指指端垂直按压肾俞穴,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有酸麻胀的得气感为宜,每次点按时间约1-2分钟。通过点按穴位可以调节腰部的气血运行,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儿童由于穴位敏感性和身体耐受性与成人不同,点按穴位时力度要轻,以能引起轻微反应为准;成年人点按力度可稍重,但要在患者耐受范围内;老年人点按力度需轻柔,避免过度刺激穴位。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久坐人群腰部气血运行相对不畅,点按穴位可更好地促进气血流通;有腰椎病史者,点按穴位要注意避开病变的敏感区域。
意义:点按穴位能通过经络系统调节腰部的功能,缓解腰肌劳损导致的疼痛等症状,激发腰部的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
2.点按腰部肌肉紧张点
操作:在腰部寻找肌肉紧张、有硬结或压痛的部位,用拇指或肘尖进行点按,点按力度以患者能耐受且有酸胀痛感为度,每个紧张点点按1-2分钟。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的肌肉紧张点相对较少且不明显,若发现需轻柔点按;成年人可准确找到紧张点并适当加大点按力度;老年人的肌肉紧张点可能与肌肉萎缩等因素相关,点按要轻柔。性别方面无特殊差异,但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如经常剧烈运动后腰部肌肉紧张点可能较多,点按可缓解肌肉疲劳;有腰椎病史者,点按肌肉紧张点时要注意避免刺激到腰椎病变部位,防止加重病情。
意义:点按肌肉紧张点可以直接缓解局部肌肉的紧张状态,消除肌肉中的硬结,改善肌肉的弹性和功能。
三、拉伸手法
1.腰部后伸拉伸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按摩者一手按住患者腰部,另一手托住患者双下肢远端,缓慢将双下肢向上抬起,使腰部做后伸动作,拉伸腰部前侧的肌肉。拉伸的幅度要逐渐增加,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拉伸保持10-15秒,可重复3-5次。儿童进行腰部后伸拉伸时要非常轻柔,缓慢增加幅度;成年人可根据腰部的柔韧性适当加大拉伸幅度,但要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老年人腰部柔韧性下降,拉伸幅度要小,以不引起疼痛为宜。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弯腰工作者腰部前侧肌肉紧张,后伸拉伸可有效缓解紧张;有腰椎病史者,若腰椎稳定性较差,后伸拉伸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加重腰椎不稳定。
意义:腰部后伸拉伸可以增加腰部的活动范围,放松腰部前侧紧张的肌肉,平衡腰部肌肉的力量,对于改善腰肌劳损引起的腰部活动受限有帮助。
2.腰部侧屈拉伸
操作:患者取坐位,按摩者站在患者一侧,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放在患者腰部对侧,缓慢向同侧推动腰部,使腰部做侧屈拉伸动作,拉伸幅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拉伸保持10-15秒,两侧交替进行。儿童进行腰部侧屈拉伸时要轻柔操作,避免引起脊柱的过度扭曲;成年人可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拉伸力度;老年人腰部肌肉力量和柔韧性下降,侧屈拉伸要缓慢进行,幅度不宜过大。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如经常单侧腰部用力的人群可能存在单侧腰部肌肉紧张,侧屈拉伸可缓解单侧肌肉紧张;有腰椎病史者,侧屈拉伸时要注意保持腰椎的中立位,避免加重腰椎侧弯等问题。
意义:腰部侧屈拉伸能够放松腰部两侧的肌肉,纠正腰部两侧肌肉力量不平衡的状态,对于预防和缓解腰肌劳损有积极作用。
四、整复手法(适用于有小关节紊乱等情况)
1.腰椎后关节整复手法(以旋转扳法为例)
操作: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屈髋屈膝,下面的下肢伸直。按摩者站在患者背后,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扶住患者臀部,将患者腰部旋转到一定限度后,再做一个突然的扳动,使腰椎后关节得到调整。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和角度的控制,避免暴力操作。儿童一般不采用此类整复手法,因为儿童脊柱发育尚不完善;成年人在有明确腰椎后关节紊乱且适合该手法时可进行,但要严格掌握操作规范;老年人由于脊柱退变等原因,进行此类整复手法需非常谨慎,要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避免造成脊柱损伤。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不良姿势导致腰椎小关节紊乱的人群可能适合该手法,但要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有腰椎病史且不稳定的人群严禁使用此类整复手法。
意义:通过整复手法调整腰椎小关节紊乱,恢复腰椎的正常解剖位置,解除关节对周围肌肉、神经等组织的刺激,从而缓解腰肌劳损相关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在进行腰肌劳损按摩推拿手法时,一定要由专业的按摩推拿医师操作,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法和调整手法力度,同时,腰肌劳损患者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姿势纠正、适度锻炼等综合措施来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