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排泄量轻度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但未达到临床蛋白尿标准的状态,通常是肾脏早期损伤的敏感指标。

正常情况下,尿液中蛋白质含量极低,24小时不超过150mg,尿常规检测通常为阴性。当肾脏滤过膜受损或血流动力学改变时,蛋白质漏出增加,形成微量蛋白尿,其检测常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实现,正常值应小于30mg/g肌酐,30-300mg/g肌酐则定义为微量蛋白尿。
该现象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等,也可能由剧烈运动、发热、妊娠等生理因素引发。如果为生理性原因,诱因消除后多可自行恢复;如果由疾病引起,则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血压,并定期监测尿蛋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