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与腰肌劳损在定义与病理机制、症状表现、体征检查等方面均有区别。

1.定义与病理机制
腰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2.症状表现
腰间盘突出的症状包括疼痛,主要表现为腰痛,可伴有臀部疼痛,疼痛程度不一,严重时可影响日常活动。部分患者可出现放射性下肢痛,如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的放射性疼痛,咳嗽、打喷嚏、排便等腹压增加时疼痛可加重。还可出现下肢麻木、无力,严重者可出现行走困难、大小便失禁等情况。
腰肌劳损会出现腰部隐痛反复发作的表现,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天气寒冷、过度劳累时疼痛加剧,适当休息、热敷后疼痛可减轻。疼痛部位较为局限,多在腰部两侧的肌肉处,一般无放射性下肢痛,疼痛性质多为酸痛、胀痛等。不同性别患者在症状上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经期或孕期可能因身体状态变化,腰部肌肉负担加重,导致腰肌劳损症状加重。
2.体征检查
腰间盘突出腰部活动受限,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等活动均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可出现腰椎侧弯等畸形。神经系统体征可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等,提示神经根受压。此外,还可能有下肢感觉减退、肌力下降等表现,如足背伸或跖屈肌力减弱等,不同年龄患者的神经系统体征可能因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老年人可能因肌肉萎缩等因素,肌力下降表现相对更易察觉。
腰肌劳损腰部肌肉紧张,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压痛部位较为固定,多在骶棘肌处、髂嵴后部等肌肉附着点,腰部活动度一般无明显受限或仅有轻度受限,且活动时疼痛多与肌肉紧张度相关。不同年龄患者的腰部肌肉紧张程度可能因身体机能不同而有所差异,年轻人肌肉弹性较好,紧张程度相对较轻,老年人肌肉弹性下降,紧张程度可能更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