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相关的感觉异常、感觉减退及运动功能障碍表现多样。感觉异常包括麻木感(高血糖致神经纤维受损,不良生活方式者更明显,男女因生理等有差异)、刺痛或灼痛(病史长的患者发生率高,儿童患者表现可能不典型);感觉减退有触觉减退(病程长患者常见,不良生活方式者更严重,男女感知程度有别)、痛觉减退(病史长且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出现,儿童患者受伤风险高);运动功能障碍有肌力下降(神经病变严重者明显,男女影响各异,不良生活方式且缺乏运动者下降快)、共济失调(病程长、神经病变严重者易发生,儿童患者影响大需及时干预)。
刺痛或灼痛:患者会感觉像被针扎一样刺痛,或者有灼烧般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间歇性的,也可能持续存在。疼痛的出现是因为受损的神经异常放电,导致患者产生疼痛的感觉。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刺痛或灼痛的发生率相对较高,长时间的高血糖对神经的慢性损伤不断积累,使得神经病变逐渐加重,疼痛症状更为突出。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疼痛的表现可能不太典型,但也会有相应的感觉异常,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儿童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更加精细,以避免神经病变进一步发展影响生长发育等。
感觉减退
触觉减退:对触摸的感觉变得不敏感,比如很难感觉到轻轻的触碰。这是因为神经纤维受损,影响了触觉的传导。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触觉减退的情况较为常见,随着病情进展,神经损伤逐渐加重,触觉功能不断下降。不同性别在触觉减退的表现上可能没有明显的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更关注自身身体感觉的细微变化,当出现触觉减退时可能会更早察觉;男性患者可能因日常活动中对触觉需求的方式不同,对触觉减退的感知程度有所不同。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由于身体整体健康状况较差,神经病变发展更快,触觉减退出现得更早且程度可能更严重。
痛觉减退:对疼痛的感觉变弱,比如受伤时不容易感觉到疼痛,这增加了受伤的风险。因为痛觉神经也受到了损伤,导致对疼痛刺激的感知能力下降。病史较长且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痛觉减退的可能性更大,长期高血糖持续损伤神经,使得痛觉神经纤维功能严重受损,痛觉感知能力大幅下降。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生痛觉减退,由于其活动较为活泼,受伤的风险会显著增加,需要家长更加留意孩子的活动情况,避免受伤后不能及时察觉而加重损伤。
运动功能障碍
肌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可能导致行走困难、拿东西费力等。这是因为神经病变影响了神经对肌肉的支配,使得肌肉无法获得正常的神经信号来维持正常的力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较严重的患者中,肌力下降比较明显,随着神经病变的进展,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调控,肌肉萎缩等情况逐渐出现,肌力进一步下降。女性糖尿病患者如果本身肌肉量相对较少,肌力下降可能会对日常生活影响更显著;男性患者如果从事体力劳动,肌力下降会严重影响其工作和生活。有不良生活方式且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肌力下降会更快,因为运动对于维持肌肉力量和神经功能都很重要,缺乏运动使得肌肉和神经得不到良好的刺激和维护。
共济失调:表现为平衡能力下降,走路不稳,容易摔倒。这是由于神经病变影响了本体感觉的传导,本体感觉是人体感知自身肢体位置、运动状态等的感觉,神经受损后本体感觉异常,导致共济失调。在糖尿病病程较长、神经病变较严重的患者中,共济失调的发生率较高,长期高血糖损伤神经,使得本体感觉神经纤维功能丧失,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功能。儿童糖尿病患者出现共济失调会严重影响其正常的活动和发育,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和康复训练,以改善平衡能力,保障正常的生长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