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发病部位在胃和肠道,症状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全身症状等,检查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胃镜或肠镜,治疗需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阑尾炎发病部位是阑尾,症状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腹部体征等,检查靠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分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一、发病部位
肠胃炎:肠胃炎是胃黏膜和肠黏膜发炎,通常由饮食不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引起,发病部位主要在胃和肠道。
阑尾炎:阑尾炎的发病部位是阑尾,阑尾是位于右下腹的一段细长盲管,因多种因素导致阑尾管腔堵塞或细菌入侵等引发炎症。
二、症状表现
肠胃炎
腹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在上腹部、脐周等,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隐痛、胀痛、绞痛等,程度不一。
腹泻: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水样或糊状,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不等,可能伴有undigestedfood未消化食物。
恶心呕吐:可出现频繁恶心,继而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
全身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儿童可能因腹泻呕吐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表现为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可能有差异,儿童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善,肠胃炎时症状可能更明显,且更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成人肠胃炎一般根据病因不同症状有所差异,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
阑尾炎
腹痛: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始多为上腹部或脐周隐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
发热:一般体温轻度升高,如体温在37.5℃-38.5℃左右,若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体温可明显升高,可达39℃-40℃。
腹部体征:右下腹麦氏点有固定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儿童由于腹壁较薄,体征可能不典型,需更仔细检查判断。
三、检查方法
肠胃炎
体格检查:腹部可有轻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和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升高;大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脓细胞等,如有感染病原体感染,还可通过大便病原体检测明确病因,如病毒检测等。
胃镜或肠镜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病变;肠镜检查可见肠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等改变,有助于明确肠胃炎的病因和病变程度,不同年龄人群检查时操作难度和耐受性不同,儿童做胃镜或肠镜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以减轻痛苦和配合度问题。
阑尾炎
体格检查:右下腹麦氏点压痛是重要体征,腹膜炎时可有反跳痛、肌紧张。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一般白细胞计数可在(10-20)×10/L左右,中性粒细胞比例多在80%以上。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可发现肿大的阑尾或阑尾周围脓肿等,对于儿童和孕妇等特殊人群,B超是较安全的检查方法;腹部CT检查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更高,能更清晰显示阑尾情况及周围组织炎症情况,但儿童需注意辐射剂量问题。
四、治疗原则
肠胃炎
一般治疗:休息,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不同年龄儿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方式和量需根据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
药物治疗: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一般对症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可选用抗生素,但需避免儿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用药指征;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止吐止泻药物等缓解症状。
阑尾炎
手术治疗:一旦确诊阑尾炎,尤其是急性阑尾炎,通常需手术切除阑尾,如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等,创伤小恢复快,儿童手术需考虑其生长发育和麻醉风险等问题,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麻醉方式。
保守治疗:适用于单纯性阑尾炎早期等情况,但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保守治疗过程中症状加重仍需及时手术,儿童保守治疗时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