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系统相关疾病包括阴道炎(分细菌性阴道炎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盆腔炎性疾病(包括多种上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有相应临床表现)、子宫肌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有多种临床表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有相关症状)、子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等密切相关,有相应临床表现)、卵巢囊肿(有功能性囊肿、巧克力囊肿、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等常见类型及特点)。
一、阴道炎
1.细菌性阴道炎: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一种混合感染,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尤其性交后加重,可伴有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研究表明,阴道分泌物涂片可见线索细胞等特征性表现,其发病与多个性伴侣、频繁性交或阴道灌洗等因素有关,育龄女性相对更易患此病,若孕期患病可能增加早产等风险。
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假丝酵母菌引起,主要表现为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痛,阴道分泌物呈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腐渣样。其发病诱因包括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妊娠、糖尿病、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接受大量雌激素治疗等,多见于育龄女性及糖尿病患者等,幼女也可发病,常因接触被污染的衣物等感染。
二、盆腔炎性疾病
1.定义及分类: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等。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女性,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女性很少发生。
2.临床表现:轻者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常见症状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腹痛为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若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等。若有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可触及下腹包块且有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腹泻等。
三、子宫肌瘤
1.发病情况: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女性,20岁以下少见。
2.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症状与肌瘤部位、大小和有无变性相关,常见症状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如压迫膀胱可致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致便秘等)。黏膜下肌瘤还可能影响受精卵着床导致不孕或流产。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
1.发病机制及表现: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异位内膜可侵犯全身任何部位,如膀胱、肾、输尿管、肺、胸膜、乳腺、淋巴结等,其中以卵巢、宫骶韧带最常见。主要症状为下腹痛和痛经,疼痛多呈进行性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不孕,还有些患者表现为月经异常(如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前点滴出血)等。育龄女性是高发人群,青春期前不发病,绝经后异位内膜病灶可逐渐萎缩退化。
五、子宫颈癌
1.病因及高危因素: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密切相关,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早年分娩、多产等也是其高危因素,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40-50岁为高发年龄段,但近年来有年轻化倾向。
2.临床表现: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出血),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阴道排液,多数患者有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味的阴道排液,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泔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六、卵巢囊肿
1.常见类型及特点
功能性囊肿:多为生理性,常见于育龄女性,与月经周期有关,如卵泡囊肿、黄体囊肿等,一般直径<5cm,多数可自行消退,通常无明显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巧克力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累及卵巢形成的囊肿,囊内为陈旧性血性液体,似巧克力样,主要症状为痛经进行性加重、不孕等,多见于30-40岁女性。
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属于良性卵巢肿瘤,浆液性囊腺瘤多为单侧,球形,大小不等;黏液性囊腺瘤多为单侧,体积较大或巨大,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常在妇科检查时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