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的症状表现包括腹痛(初始为上腹或脐周隐痛,数小时后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全身症状(低热或高热、乏力),病因有阑尾管腔阻塞(淋巴滤泡增生、粪石阻塞、异物寄生虫等)、细菌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遗传因素等。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初始表现:多数患者先出现上腹部或脐周疼痛,这是因为阑尾的神经受内脏神经支配,定位不精确。这种疼痛起初为隐痛,具有间歇性,可能与阑尾管腔梗阻后痉挛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可能因个体差异在疼痛起始部位略有不同,但总体先以上腹或脐周为主。儿童可能表述不清,易被忽视;女性患者需注意与妇科疾病鉴别。
2.转移过程:数小时(6-8小时)后,疼痛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这是急性阑尾炎的典型表现。一般来说,70%-80%的患者有这种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特点。不过,也有部分患者一开始就表现为右下腹痛,这可能与阑尾的位置变异有关,如盆腔位阑尾,疼痛一开始就位于下腹部;后位阑尾疼痛可位于右侧腰部等。
(二)胃肠道症状
1.恶心、呕吐:早期即可出现,可能是由于阑尾炎症刺激胃肠道,引起反射性恶心、呕吐。儿童患者胃肠道反应相对更明显,呕吐可能较为频繁;成人患者也可出现,一般程度轻重不一。女性患者需注意与宫外孕等妇科急症导致的胃肠道反应鉴别。
2.食欲减退:多数患者有食欲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炎症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出现,但程度有所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拒食,成人则是自觉进食欲望降低。
(三)全身症状
1.发热:早期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一般为低热,这是机体对炎症的反应。随着炎症加重,如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时,体温可升高,可达39℃甚至更高。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更为明显且波动较大;老年患者由于机体反应较弱,发热可能不明显,但病情往往较为严重。
2.乏力:患者可感到全身疲倦、无力,这与炎症导致的机体代谢紊乱、毒素吸收等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均可出现乏力表现,女性在月经期间可能会因基础状态不同而使乏力感有所变化。
二、病因
(一)阑尾管腔阻塞
1.淋巴滤泡增生:阑尾黏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滤泡,当受到炎症、感染等刺激时,淋巴滤泡可明显增生,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淋巴滤泡增生是引起阑尾管腔阻塞的常见原因之一。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活跃,更容易出现淋巴滤泡的反应性增生。
2.粪石阻塞:阑尾腔内有粪石形成也是导致管腔阻塞的重要原因。粪石多为钙化的粪块,可堵塞阑尾腔,使阑尾腔内分泌物排出受阻,压力升高,引起阑尾缺血、坏死。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粪石阻塞。
3.异物、寄生虫等:偶尔可见异物(如蛔虫、阑尾寄生虫等)阻塞阑尾管腔,儿童可能因吞食异物或肠道寄生虫感染导致这种情况,女性患者需注意与肠道其他异物情况鉴别。
(二)细菌感染
当阑尾管腔阻塞后,阑尾腔内细菌繁殖,分泌毒素,损伤阑尾黏膜上皮,细菌侵入阑尾壁引起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感染的细菌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肠道菌群与成人不同,感染的细菌种类可能相对有别;女性生殖系统与阑尾相邻,若发生妇科炎症,可能会影响阑尾,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
(三)其他因素
1.胃肠道功能紊乱:如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紊乱时,可反射性引起阑尾肌肉和血管痉挛,导致阑尾管腔阻塞或血供障碍,从而诱发急性阑尾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增加急性阑尾炎的发病风险;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胃肠道功能也可能发生变化。
2.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急性阑尾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不同家族中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若家族中有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他成员发病风险可能相对较高,但这不是主要病因,只是可能的影响因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