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是否拔牙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常见非拔牙情况有龋齿(未累及牙髓可补牙)、牙髓炎(早期可根管治疗保留)、牙龈炎(洗牙可治)、牙周炎(早期经序列治疗部分牙可保留);需要拔牙的情况有无法保留的严重龋齿、无法治愈的晚期牙周炎、阻生智齿引发的牙痛等,不同情况受年龄等因素影响。
一、常见引发牙痛的非拔牙情况
1.龋齿
情况说明:当龋齿未累及牙髓时,可通过补牙等方式治疗。例如,浅龋和中龋,医生会去除龋坏组织后,用合适的充填材料进行填充,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功能,无需拔牙。对于儿童乳牙的浅龋或中龋,及时治疗可以避免龋坏进一步发展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等。在生活方式上,爱吃甜食、口腔卫生不佳的人群更容易患龋齿,所以这类人群要注意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减少甜食摄入。
年龄影响:儿童乳牙龋齿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颌骨发育等,而成人龋齿可通过充填等治疗保留牙齿。
2.牙髓炎
情况说明:早期牙髓炎可以通过根管治疗保留牙齿。根管治疗是去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消毒根管后充填根管,从而保留患牙。例如,很多因深龋等引起的牙髓炎患者,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牙齿可以继续行使咀嚼等功能。对于有牙髓炎的患者,要注意避免冷热刺激等加重疼痛的因素,及时就医进行根管治疗。
年龄影响:儿童牙髓炎的治疗同样可通过根管治疗保留牙齿,但要注意儿童配合度等问题,成人牙髓炎则主要通过根管治疗保留牙齿。
3.牙龈炎
情况说明:牙龈炎主要是由牙菌斑等引起的牙龈组织炎症,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术)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因素,炎症可消退,牙齿无需拔除。例如,长期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龈炎的患者,洗牙后牙龈炎症会改善,牙齿可以保留。生活方式上,每天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保持口腔卫生的人群,患牙龈炎的几率较低。
年龄影响:儿童和成人牙龈炎的治疗方式类似,但儿童要注意家长帮助其保持口腔卫生。
4.牙周炎
情况说明:早期牙周炎通过牙周序列治疗,如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控制炎症,部分牙齿可以保留。只有当牙周炎发展到晚期,牙齿松动严重(Ⅲ度松动)、牙槽骨吸收严重等情况时才考虑拔牙。例如,一些患有慢性牙周炎的成人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保留牙齿行使功能。在生活方式方面,吸烟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所以牙周炎患者要尽量戒烟。
年龄影响:老年人群牙周炎相对较多,治疗时要考虑老年人的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可能影响牙周炎的治疗和预后。儿童也可能患牙周炎,但相对较少见,多与全身疾病等因素有关。
二、需要拔牙的情况
1.无法保留的严重龋齿
情况说明:当龋齿过于严重,牙体组织大面积破坏,无法通过补牙等方式修复,或者龋坏导致牙齿根折等情况时,需要拔牙。例如,牙齿龋坏范围累及大部分牙体,剩余牙体组织无法承受咀嚼力,继续保留可能会反复引发炎症等问题,此时应拔除患牙。
年龄影响:儿童乳牙如果严重龋坏无法保留,可能需要拔除,但要考虑继承恒牙的发育情况等。成人严重龋坏的牙齿,若无法治疗则需拔除。
2.无法治愈的晚期牙周炎
情况说明:晚期牙周炎患者牙齿松动度达到Ⅲ度,牙槽骨吸收超过2/3,牙齿已经没有保留价值,需要拔除。例如,一些长期患有牙周炎且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牙齿极度松动,无法正常行使功能,此时拔牙是必要的选择。
年龄影响:老年人晚期牙周炎较多见,拔牙后可能需要考虑修复方式,如活动义齿或种植牙等,但要评估老年人的全身状况是否能耐受修复治疗。儿童晚期牙周炎少见,多与特殊全身疾病有关,治疗时需谨慎评估是否拔牙以及对全身发育的影响。
3.阻生智齿引发的牙痛
情况说明:阻生智齿(如近中阻生、水平阻生等)常引起反复的冠周炎,导致牙痛,而且阻生智齿还可能影响邻牙健康,这种情况下通常建议拔除阻生智齿。例如,很多人因阻生智齿反复发炎疼痛,影响进食和生活,拔除阻生智齿后疼痛等症状可缓解。
年龄影响:阻生智齿在18-25岁左右萌出较多,此时拔牙相对成人其他年龄段恢复等情况可能较好,但儿童一般不会有阻生智齿相关牙痛。对于老年人的阻生智齿,如果引发牙痛等问题,也要评估全身状况后决定是否拔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