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水栓塞是严重分娩期并发症,其发生与分娩相关因素(胎膜破裂、子宫收缩过强、宫颈或子宫损伤)、高危产妇因素(高龄产妇、多产妇、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及其他相关因素(羊膜腔压力过高、胎膜早破时间较长)有关。
一、分娩相关因素
1.胎膜破裂
在分娩过程中,当胎膜破裂时,羊水有可能通过子宫蜕膜或宫颈内膜的静脉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例如,自然破膜或者人工破膜后,羊水有机会接触到破损的血管,从而进入母体循环系统引发羊水栓塞。无论是足月妊娠还是早产分娩,胎膜破裂都可能成为羊水栓塞的诱因之一。对于产妇来说,胎膜破裂的过程中如果存在胎膜与子宫壁之间的剥离,就会使羊水更容易进入母体血循环。
2.子宫收缩过强
子宫收缩过强会使子宫腔内压力增高,这种高压力状态容易促使羊水通过子宫壁的静脉窦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比如,使用缩宫素等药物不当导致子宫收缩过强时,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会增加。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力异常增强,宫腔内压力急剧升高,超过了静脉压,使得羊水挤入已破损的小静脉中,进而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经产妇相对初产妇来说,子宫收缩过强的情况可能因子宫肌层的特性等因素而更易发生相关风险,但并不是绝对的,初产妇也可能出现子宫收缩过强的情况。
3.宫颈或子宫损伤
当宫颈存在裂伤或者子宫有手术史导致子宫存在创伤时,如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时子宫切口部位等,羊水更容易通过损伤处的血管进入母体循环。例如,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等情况,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时,羊水可能会通过子宫切口处的血管进入母体血循环。产妇如果有宫颈裂伤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在分娩过程中随着子宫收缩,羊水也可能经裂伤的宫颈血管进入母体。
二、高危产妇因素
1.高龄产妇
年龄大于35岁的高龄产妇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产妇的机体功能逐渐衰退,子宫肌层的弹性等发生变化,使得羊水更易进入母体循环。例如,高龄产妇的子宫肌层对羊水的屏障作用可能减弱,在分娩过程中更易出现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的情况。而且高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等,这些基础疾病也可能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
2.多产妇
经产妇多次妊娠分娩,子宫肌层可能因多次妊娠和分娩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子宫肌层的完整性受到影响,从而使羊水更容易通过子宫壁的静脉窦进入母体循环。多次分娩导致子宫肌纤维损伤,结缔组织增多等,在分娩过程中子宫收缩时,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的几率增加。比如,经产妇分娩次数越多,子宫肌层的状态越不利于阻止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相对初产妇有所升高。
3.有妊娠并发症的产妇
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产妇,其全身小血管痉挛,血管通透性增加,羊水进入母体循环后更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例如,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的子宫胎盘血循环障碍,可能导致子宫静脉压升高,促使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另外,合并胎盘早剥的产妇,胎盘后血肿使子宫静脉压力增高,也是羊水栓塞的诱发因素之一。胎盘早剥时,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剥离,导致子宫静脉破裂,羊水容易通过破裂的静脉进入母体循环。还有羊水过多的产妇,宫腔内羊水含量过多,子宫张力高,在分娩过程中更易发生胎膜破裂,进而使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
三、其他相关因素
1.羊膜腔压力过高
无论是正常妊娠还是异常妊娠情况,当羊膜腔压力过高时,都可能导致羊水栓塞的发生。例如,双胎妊娠时,子宫内压力较高,在分娩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羊水进入母体循环的情况。因为双胎妊娠子宫体积增大明显,子宫肌层过度伸展,羊膜腔压力增高,胎膜破裂后羊水更容易进入母体血循环。另外,巨大胎儿的产妇,子宫内压力也较高,同样增加了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
2.胎膜早破时间较长
胎膜早破时间超过一定时长后,羊水不断外流,使宫腔内压力降低,此时子宫收缩可能会将羊水挤入已开放的宫颈静脉等血管中。一般来说,胎膜早破超过24小时,羊水栓塞的发生风险会增加。因为长时间的胎膜早破,子宫颈口处于相对开放状态,羊水与母体血管接触的机会增加,而且长时间的胎膜早破可能导致宫腔内感染等情况,进一步增加了羊水栓塞的发生几率。产妇胎膜早破后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羊水栓塞的风险逐渐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