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是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等且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的情况,分完全性等类型,病因与子宫内膜病变等有关,有妊娠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等表现,通过超声等诊断,对母儿有不良影响,处理有期待疗法和终止妊娠等,高龄及多次剖宫产史孕妇需特殊注意。
分类
完全性前置胎盘:又称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完全覆盖宫颈内口。
部分性前置胎盘:胎盘组织部分覆盖宫颈内口。
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下缘达到宫颈内口,但未覆盖宫颈内口。
病因
子宫内膜病变或损伤:多次流产、刮宫、剖宫产等手术,可引起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使子宫蜕膜血管形成不良,胎盘为摄取足够营养,延伸到子宫下段,导致前置胎盘。比如有过多次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明显增高。
胎盘异常:胎盘过大(如多胎妊娠)、胎盘形态异常(如副胎盘)等,都可能使胎盘延伸至子宫下段或覆盖宫颈内口。
受精卵滋养层发育迟缓:受精卵到达宫腔时,滋养层尚未发育到能着床的阶段,继续下移植入子宫下段,从而形成前置胎盘。
临床表现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无痛性阴道流血:这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初次流血量一般不多,偶尔也有第一次出血就很严重的情况。随着子宫下段不断伸展,出血往往会反复发生,且出血量越来越多。例如,完全性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间较早,多在妊娠28周左右,称为“警戒性出血”。
贫血及休克症状:如果出血较多,孕妇可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增快微弱、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同时,由于失血,孕妇可能会有贫血,严重贫血时还会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导致胎儿窘迫等情况。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是诊断前置胎盘的主要方法。一般在妊娠28周后通过B超检查可以明确胎盘的位置。超声下可以清晰看到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从而确定前置胎盘的类型。
磁共振成像(MRI):对于超声诊断困难的病例,可采用MRI检查,能更准确地评估胎盘附着情况,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对母儿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产后出血是前置胎盘最常见的对母体的影响,由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产后子宫下段肌组织收缩力较差,不易将胎盘剥离面的血窦闭合,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另外,前置胎盘还是导致产妇产褥感染的因素之一,因为胎盘剥离面靠近宫颈外口,细菌容易入侵。
对胎儿的影响:前置胎盘可导致早产,因为孕妇为了避免出血,可能会提前终止妊娠,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而且,由于胎盘位置异常,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空间受限,也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处理原则
期待疗法:适用于妊娠小于34周、胎儿体重小于2000克、胎儿存活、阴道流血量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在期待治疗过程中,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保持孕妇心态平静,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同时,要密切观察阴道流血情况,进行输血等抗休克治疗,并给予促胎肺成熟的药物,如地塞米松等,促进胎儿肺成熟,等待胎儿达到可存活的孕周。
终止妊娠:如果孕妇出现大量阴道流血甚至休克,无论胎儿孕周大小,为了挽救孕妇生命,应立即终止妊娠。如果孕周已达34周及以上,胎儿成熟度检查提示胎儿肺成熟,也应终止妊娠。终止妊娠的方式主要是剖宫产术,这是处理前置胎盘的主要手段,因为剖宫产可以迅速结束分娩,有效止血,保障母儿安全。对于边缘性前置胎盘、低置胎盘等情况,如果阴道流血量少,在严密监测下,也可以尝试阴道分娩,但需要充分评估分娩过程中的风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相对较高,在孕期需要更加密切地进行超声监测,及时发现前置胎盘情况。一旦确诊为前置胎盘,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管理,包括定期产检、注意休息等。在期待治疗过程中,要更严密地观察孕妇的一般情况和胎儿的状况,因为高龄孕妇本身合并其他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需要综合评估母儿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有多次剖宫产史的孕妇:这类孕妇发生前置胎盘的风险极高,在孕期产检时,超声检查要重点关注胎盘与子宫切口的关系。如果发现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要高度警惕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可能。凶险性前置胎盘是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处,可并发大出血、子宫破裂、产褥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在孕期需要与孕妇充分沟通病情,让孕妇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在分娩时要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如备血、做好开腹切除子宫等手术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