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相关检查包括性激素六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肿瘤标志物检查。性激素六项可反映垂体、卵巢等功能及相关疾病,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hCG用于诊断妊娠及滋养细胞疾病,受年龄、性别、病史影响;肿瘤标志物检查对妇科肿瘤诊断等有价值,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影响,不同特殊人群检查时需结合自身情况并告知医生相关病史。
一、性激素六项检查
1.指标及意义
包括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FSH和LH可反映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功能,有助于评估卵巢功能、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判断闭经原因等。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LH升高、FSH正常或偏低、LH/FSH比值升高。E2水平可反映卵巢分泌雌激素的情况,绝经后女性E2水平会显著降低。P水平可了解排卵和黄体功能,黄体功能不全时P水平会低于正常。T水平升高可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男性化肿瘤等有关。PRL升高可能导致闭经-泌乳综合征等。
年龄因素:青春期前女性性激素水平较低,随青春期发育逐渐升高。育龄期女性性激素水平随月经周期呈周期性变化。围绝经期女性性激素水平逐渐波动下降。
性别因素:仅女性进行该项检查,男性一般不涉及性激素六项的此类妇科相关评估。
生活方式: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性激素水平,导致检查结果异常。例如,长期精神紧张可能使垂体分泌激素紊乱,影响FSH、LH等指标。
病史:有月经不调病史的女性,性激素六项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有垂体疾病病史的女性,可能影响PRL等指标的结果。
2.特殊人群提示:青春期女性进行性激素六项检查时,需结合年龄和第二性征发育情况综合判断;围绝经期女性检查时要考虑绝经相关的生理变化对结果的影响,检查时应向医生说明月经变化等相关病史。
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查
1.指标及意义
hCG主要用于诊断妊娠,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后不久即可产生hCG,以后每1.7-2天升高一倍,在妊娠8-10周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此外,hCG还可用于辅助诊断滋养细胞疾病,如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这些疾病患者体内hCG水平会异常升高且持续不降或不规则升高。
年龄因素:育龄期有性生活的女性都可能因妊娠或相关滋养细胞疾病需要检查hCG,不同年龄育龄期女性妊娠情况不同,但hCG的诊断标准基本一致。
性别因素:仅女性进行该项检查,用于妇科相关的妊娠及滋养细胞疾病的诊断。
生活方式:一般生活方式对hCG检查结果影响不大,但如果有异常妊娠情况,生活方式可能与疾病发生有关,如葡萄胎的发生可能与营养因素等有关,但这不是直接影响hCG检查结果的因素。
病史:有异常阴道流血、腹痛等疑似妊娠相关疾病病史的女性,需要检查hCG以明确病因;有滋养细胞疾病病史的女性,复查hCG可监测病情。
2.特殊人群提示:青春期女性若有异常阴道流血等情况怀疑妊娠相关疾病时也需检查hCG,检查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月经史等情况;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等症状时,检查hCG有助于排除妊娠相关疾病及滋养细胞疾病。
三、肿瘤标志物检查
1.指标及意义
如癌抗原125(CA125),在卵巢癌患者中CA125水平常明显升高,对卵巢癌的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但良性妇科疾病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也可能引起CA125轻度升高。癌抗原15-3(CA15-3)对乳腺癌转移至卵巢的情况有一定提示作用。甲胎蛋白(AFP)在卵巢内胚窦瘤患者中会显著升高。
年龄因素:不同年龄女性卵巢等妇科器官发生肿瘤的风险不同,如卵巢癌在中老年女性中相对多见,所以不同年龄女性肿瘤标志物检查的意义和结果解读需结合年龄综合判断。
性别因素:仅女性进行该项检查,用于妇科相关肿瘤的辅助诊断等。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妇科肿瘤的发生风险,但对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本身的影响主要是间接的,即可能因肿瘤发生风险增加而使检查有异常的可能性。
病史:有妇科肿瘤家族史的女性,检查肿瘤标志物可作为辅助筛查手段;有既往妇科肿瘤病史的女性,复查肿瘤标志物可监测复发情况。
2.特殊人群提示:年轻女性检查肿瘤标志物时,若结果异常需进一步排查良性疾病导致的升高;老年女性检查时要考虑多种妇科肿瘤的可能性,检查时应详细告知医生既往妇科健康状况等病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