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可基于临床症状判断,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非典型症状有皮肤感染、视物模糊等;实验室检查上,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伴典型症状)可辅助诊断,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妊娠女性诊断时需考虑各自特点,儿童青少年与肥胖等相关,老年人要综合基础疾病等因素,妊娠女性则需谨慎且及时诊断以保障母婴健康。
2型糖尿病可基于临床症状判断,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非典型症状有皮肤感染、视物模糊等;实验室检查上,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随机血糖≥11.1mmol/L(伴典型症状)可辅助诊断,特殊人群如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妊娠女性诊断时需考虑各自特点,儿童青少年与肥胖等相关,老年人要综合基础疾病等因素,妊娠女性则需谨慎且及时诊断以保障母婴健康
一、基于临床症状的判断
1.典型症状:2型糖尿病常见的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多饮是由于血糖升高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刺激口渴中枢引起饮水增多;多食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机体处于能量缺乏状态,从而引发饥饿感导致多食;多尿是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体重减轻是由于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蛋白质分解增加以补充能量,导致体重下降。对于有这些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患者,若随机血糖≥11.1mmol/L,可考虑糖尿病可能。
2.非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而是以一些不典型表现就诊,比如反复出现皮肤感染(如疖、痈等)、视物模糊(血糖升高影响眼内渗透压导致晶状体屈光度改变)、手足麻木、感觉异常(周围神经病变表现)等。对于有这些非典型症状的人群,也需要进行血糖检测来辅助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标准
1.空腹血糖(FPG):空腹状态指至少8小时未进食热量,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是3.9-6.1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时,需考虑糖尿病的可能,但需要在另一天再次复查确认。因为偶尔一次空腹血糖升高可能受应激等因素影响,多次复查空腹血糖≥7.0mmol/L结合临床症状可辅助诊断2型糖尿病。
2.餐后2小时血糖(2h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餐后2小时血糖的正常范围是<7.8mmol/L。当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时,也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的依据之一。对于一些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的患者,OGTT是重要的诊断手段。例如,某些肥胖人群,空腹血糖可能在正常范围,但餐后血糖容易升高,通过OGTT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有助于早期发现2型糖尿病。
3.随机血糖:随机血糖是指不考虑上次进餐时间,随时测定的血糖值。随机血糖≥11.1mmol/L,同时伴有典型糖尿病症状时,可诊断为2型糖尿病。例如患者在就诊时出现口渴、多尿等症状,随机血糖检测达到此标准,结合症状即可考虑诊断。
三、特殊人群的考虑
1.儿童和青少年:儿童和青少年患2型糖尿病时,可能与肥胖等因素密切相关。其诊断标准与成人基本一致,但在临床判断时需要考虑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肥胖程度等因素。例如,对于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即使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未完全达到成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如果有相关症状,也需要更密切地监测血糖,因为儿童青少年2型糖尿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产生较大影响,如影响身高、体重的正常增长,导致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等。
2.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血糖调节能力下降,可能会出现血糖波动较大的情况。在诊断2型糖尿病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用药情况等。例如,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正在服用一些影响血糖的药物,这可能会干扰血糖的真实水平。所以对于老年人,除了依据上述实验室检查标准外,还需要详细询问病史、用药史等,以准确判断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比如一位老年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正在服用某种可能升高血糖的降压药物,此时其血糖值可能不能单纯依据常规标准来判断,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后再进行诊断。
3.妊娠女性: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分为孕前已患糖尿病(1型或2型糖尿病合并妊娠)和妊娠期糖尿病(GDM)。对于妊娠合并2型糖尿病的诊断,其标准与非妊娠人群基本相同,但在妊娠期间由于生理变化,血糖的控制目标和诊断时机需要更加谨慎。例如,妊娠期间空腹血糖≥7.0mmol/L,或者餐后血糖等达到相应诊断标准时,就需要考虑妊娠合并2型糖尿病的可能,因为妊娠期间高血糖会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如导致胎儿过大、畸形、早产等,所以对于妊娠女性的2型糖尿病诊断需要及时准确,以便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