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同并发症有相应治疗原则,且儿童、老年、妊娠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并发症治疗各有特殊考虑,均需以控制血糖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如糖尿病肾病的血压控制、饮食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激光及手术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糖尿病足的创面处理、血管重建等措施,儿童要考虑生长发育,老年要避免低血糖等,妊娠要兼顾胎儿健康。
一、高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分类及对应治疗原则
高血糖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等。不同并发症治疗原则有所差异,但都需以控制血糖为基础。
(一)糖尿病肾病
1.血糖控制: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遵循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合理选用),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左右,但要兼顾不同人群,例如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以避免低血糖风险增加。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要考虑药物的代谢途径和对肾脏的影响。
2.血压控制: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ACEI或ARB类药物不仅可降压,还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如依那普利等,这类药物对于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能延缓肾功能恶化,但需监测血钾及肾功能变化,尤其对于合并高血钾或严重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要谨慎使用。
3.饮食干预:限制蛋白质摄入,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低蛋白饮食,以减少肾脏负担。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是关键,使血糖稳定在理想范围,可减少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风险。
2.激光治疗:对于出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情况,激光治疗是重要手段,通过激光光凝封闭无灌注区等,阻止病变进一步恶化,临床研究表明激光治疗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风险。
3.手术治疗:当出现玻璃体积血长期不吸收、视网膜脱离等严重情况时,需进行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割术等,但手术效果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血糖控制情况等密切相关,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手术预后。
(三)糖尿病神经病变
1.血糖控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基础,可使用降糖药物将血糖平稳控制,延缓神经病变的进展。
2.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甲钴胺可参与神经细胞内核酸、蛋白质、脂质的代谢,临床研究显示其能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症状,如手脚麻木等,但起效相对较慢,需长期用药。
3.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可改善神经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神经病变相关症状,不过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低血压等。
(四)糖尿病足
1.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使血糖达标,是糖尿病足治疗的重要前提,血糖过高不利于伤口愈合。
2.创面处理:根据创面情况进行清创,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可使用生理盐水、碘伏等进行创面清洗,对于感染创面需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局部或全身应用,但要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等问题。
3.血管重建:对于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可考虑血管重建手术,如血管旁路移植术或介入治疗等,改善下肢血液供应,促进创面愈合,但要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如心功能等是否能耐受手术。
二、不同人群高血糖并发症治疗的特殊考虑
(一)儿童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高血糖并发症的治疗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方面,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在保证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同时严格控制血糖,避免高血糖对生长发育的长期不良影响,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因为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易出现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如糖尿病肾病,要早期关注肾功能变化,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儿童的肝肾功能及药物代谢特点,避免使用对儿童肝肾功能有较大影响的药物。
(二)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高血糖并发症治疗中,血糖控制不宜过于严格,避免发生低血糖,因为老年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性差,可能引发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后果。例如在控制血压时,选择降压药物要考虑对其他脏器功能的影响,如一些降压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在老年患者中可能更明显,需谨慎选用。对于糖尿病足,老年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创面处理要更加精细,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扩散,因为老年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可能迅速加重。
(三)妊娠糖尿病患者
妊娠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并发症的治疗需兼顾胎儿健康。血糖控制要在保证孕妇不发生低血糖的前提下,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要求空腹血糖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对于妊娠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要在孕期密切监测眼底变化,治疗时要权衡对胎儿的影响,激光治疗等在孕期的应用需谨慎评估。在饮食方面,要保证孕妇营养均衡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需求,同时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