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胎盘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的严重产科并发症,分显性、隐性、混合性剥离,病因有孕妇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临床表现有腹痛、阴道流血、子宫压痛、胎儿状况异常,可通过超声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诊断,治疗需纠正休克、及时终止妊娠、防治并发症,对母儿有严重影响,可通过积极防治孕妇血管病变、避免外伤、注意孕期体位、合理处理胎膜早破来预防。
胎盘早剥的分类
显性剥离:胎盘剥离后,血液冲开胎盘边缘经宫颈管向外流出,这种情况外出血明显。
隐性剥离:胎盘后形成血肿,血液不能外流,积聚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内出血逐渐增多。
混合性剥离:开始有外出血,之后血液积聚成血肿,有内出血存在,最终可能既有外出血又有内出血。
胎盘早剥的病因
孕妇血管病变: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等,孕妇的血管痉挛或硬化,导致胎盘血管破裂出血。
对于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年龄可能在20-40岁等范围,孕期若未良好控制血压,就增加了胎盘早剥风险。
慢性高血压孕妇,其基础疾病会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随着孕周增加,发生胎盘早剥的概率相对较高。
机械性因素:外伤(如腹部受到撞击等)、外倒转术矫正胎位等可能引起胎盘早剥。
有外伤史的孕妇,尤其是腹部直接受创时,更易发生胎盘早剥。比如孕妇在工作或生活中不慎摔倒,腹部被硬物碰撞,就可能引发胎盘早剥。
外倒转术矫正胎位时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关系改变,引发胎盘早剥。
宫腔内压力骤减:如胎膜早破时,大量羊水快速流出,使宫腔内压力骤减,子宫突然收缩,导致胎盘与子宫壁剥离。
胎膜早破的孕妇,若孕周较小,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孕周在32-34周左右发生胎膜早破,就需要密切关注是否有胎盘早剥的迹象。
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孕妇长时间仰卧位,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引发胎盘早剥。
孕期长时间仰卧的孕妇,尤其是孕中晚期,更易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一些孕妇习惯长时间仰卧睡觉,就可能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
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
腹痛:轻型胎盘早剥腹痛较轻,主要为持续性下腹部疼痛或仅为腰背部疼痛;重型胎盘早剥则腹痛剧烈,呈持续性,可伴有腰背部酸痛,疼痛程度与胎盘后积血多少相关。
对于孕期出现腹痛的孕妇,尤其是疼痛性质和程度有变化的情况,要高度警惕胎盘早剥。比如原本轻微腹痛突然加重,就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阴道流血:轻型胎盘早剥阴道流血量较多,色暗红,可伴有轻度腹痛;重型胎盘早剥阴道流血量较少,呈暗红色,可无阴道流血或仅有少量阴道流血。
不同孕周的孕妇,胎盘早剥导致的阴道流血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孕晚期的孕妇出现阴道流血,即使量不多,也不能忽视,需排查胎盘早剥。
子宫压痛:重型胎盘早剥时,子宫呈板状硬,有明显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最明显;子宫往往大于妊娠周数,宫缩间歇期不能松弛。
医生通过触诊子宫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胎盘早剥情况。对于孕妇自身来说,若感觉到子宫异常变硬且有压痛,应及时告知医生。
胎儿状况:胎盘早剥会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心率异常,如胎心增快或减慢等,严重时可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甚至死亡。
孕妇在孕期要定期进行胎心监测等检查,以便及时发现胎儿状况的异常。如果发现胎心异常,要立即就医排查胎盘早剥等问题。
胎盘早剥的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胎盘的位置、胎盘后是否有血肿等情况,但对于一些轻型胎盘早剥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在孕期进行超声检查时,医生会重点观察胎盘的情况。例如通过超声测量胎盘与子宫壁之间的关系等,来辅助诊断胎盘早剥。
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了解孕妇的血细胞情况以及凝血功能是否异常,重型胎盘早剥常伴有凝血功能障碍,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辅助诊断。
孕妇在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情况安排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如果发现凝血功能指标异常,结合临床症状等,有助于诊断胎盘早剥。
胎盘早剥的治疗原则
纠正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患者的休克状况,及时输血等,保证孕妇的重要脏器灌注。
对于出现休克症状的胎盘早剥孕妇,医护人员会立即采取措施补充血容量,比如快速输入晶体液、胶体液等,必要时输血。
及时终止妊娠:根据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胎儿宫内状况等决定终止妊娠的方式,如剖宫产等。
如果孕妇病情较重,胎儿已无法在宫内继续存活或有严重宫内窘迫等情况,会及时进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防治并发症:如防治产后出血、肾功能衰竭、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密切监测孕妇的各项指标,采取相应措施防治并发症。例如对于可能出现的产后出血,会采取促进子宫收缩等措施;对于DIC,会根据情况进行抗凝等治疗。
胎盘早剥对母儿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胎盘早剥可能导致孕妇出现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DIC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一旦发生胎盘早剥,孕妇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比如大量产后出血可能导致孕妇出现失血性休克,若不及时救治,会有生命危险。
对胎儿的影响:胎盘早剥会影响胎儿的血液供应,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生长受限、早产甚至死亡。
胎儿在宫内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会发生宫内死亡。例如胎盘早剥面积较大时,胎儿很可能无法存活。
胎盘早剥的预防措施
积极防治孕妇血管病变: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等疾病的孕妇要积极治疗,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按时产检。
这类孕妇在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定期测量血压,遵循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避免外伤:孕妇要注意安全,避免腹部受到撞击等外伤。
日常生活中,孕妇要小心活动,避免去危险的场所,防止腹部受伤。比如在行走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避免摔倒等情况。
注意孕期体位:孕中晚期避免长时间仰卧位,采取左侧卧位,以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降低子宫静脉压。
孕妇在休息时尽量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改善胎盘的血液供应,降低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例如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左侧卧位休息。
合理处理胎膜早破:胎膜早破时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处理,防止宫腔内压力骤减引发胎盘早剥。
当孕妇发生胎膜早破时,要立即就医,医生会评估孕周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于孕周较小的胎膜早破孕妇,可能会采取保胎等治疗措施,同时密切观察是否有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