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非特异性炎症,分急、慢性,发病于口咽部,主要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因体引发,急性有咽痛等全身症状,慢性有咽部不适等,检查靠体格及实验室,治疗分急慢且手术有年龄考量;甲状腺炎是累及甲状腺异质性疾病,发病于颈部,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等为因,桥本有甲状腺肿大及甲减表现,亚急有上感前驱及甲状腺痛等,检查含体格、实验室及超声等,治疗分桥本甲减替代及亚急对症止痛等。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分为急性扁桃体炎和慢性扁桃体炎,发病部位为口咽部的扁桃体。
甲状腺炎:是累及甲状腺的异质性疾病,发病部位为颈部的甲状腺。
二、病因
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他病原体如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易诱发,比如儿童及青少年免疫力相对较低,较成人更易患扁桃体炎,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降低局部抵抗力,增加患病风险。
甲状腺炎:病因多样,自身免疫因素是常见原因,如桥本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甲状腺炎症;病毒感染也是重要病因,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后;还有放射性损伤、药物、环境因素等也可能与甲状腺炎的发生有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病病因可能有差异,比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在女性中更为常见。
三、临床表现
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常有咽痛,吞咽时加重,可放射至耳部,伴畏寒、高热、头痛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有脓性分泌物。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所致,患者常有咽部不适、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症状,扁桃体大小不一,可见瘢痕、凹凸不平,隐窝口有黄白色干酪样分泌物。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慢性扁桃体炎可能影响呼吸、吞咽及语言发育。
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发展缓慢,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甲状腺肿大,质地韧,后期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表现,如畏寒、乏力、水肿、体重增加、记忆力减退等。
亚急性甲状腺炎:起病较急,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等,随后出现甲状腺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耳部,甲状腺肿大,压痛明显。不同性别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无显著特异性差异,但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概率相对较高。
四、检查方法
扁桃体炎:
体格检查:观察扁桃体外观、有无充血、肿胀、分泌物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培养可明确病原体。
甲状腺炎:
体格检查:触诊甲状腺大小、质地、有无结节及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可出现甲状腺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升高;超声检查可观察甲状腺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必要时可进行甲状腺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不同年龄患者在检查时需注意儿童的配合度等问题,比如儿童可能需要在家长协助下完成相关检查。
五、治疗原则
扁桃体炎:
急性扁桃体炎:注意休息,多饮水,进流质饮食。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类,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给药途径(口服或静脉用药),如治疗2-3天病情无好转,需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
慢性扁桃体炎:保守治疗包括增强免疫力、局部漱口等,对于反复急性发作、已成为病灶的扁桃体炎,可考虑手术切除扁桃体,手术年龄选择需综合评估,一般儿童6岁以后若符合手术指征可考虑手术,但要充分考虑手术对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等因素。
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若甲状腺功能正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超声;若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需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主要是对症治疗,疼痛明显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缓解疼痛,病情严重者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药物选择上需考虑年龄因素,比如儿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需谨慎评估风险效益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