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有多种常见特征,月经异常表现为周期、经期、经量改变及不同年龄相关情况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有关;白带异常有颜色、质地、气味改变及不同年龄相关原因与阴道菌群平衡打破有关;下腹部疼痛性质多样及不同生理阶段相关原因与炎症、异位等引起的组织刺激有关;外阴异常包括多种表现及不同年龄相关原因与局部刺激、感染、病变等有关。
表现形式:包括月经周期改变,如月经周期缩短至21天以内或延长至35天以上;月经经期异常,经期过短(少于2天)或过长(超过7天);月经量异常,过多(每次月经量多于80ml)或过少(每次月经量少于5ml)。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常出现月经稀发或闭经情况,同时可能伴有月经量少;而子宫肌瘤患者可能表现为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从年龄角度看,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1-2年内月经可能不太规律,多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发育不完善有关;围绝经期女性则常因卵巢功能衰退出现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变化等。
相关机制:月经周期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月经异常。比如,卵巢功能异常会影响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子宫内膜的生长和脱落,引起月经周期和经量的改变。
白带异常
表现形式:正常白带是白色稀糊状或蛋清样,无腥臭味。当出现异常时,可能表现为白带颜色改变,如发黄、绿色;质地改变,如呈豆腐渣样、泡沫样、脓性;气味改变,出现腥臭味等。例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白带通常呈豆腐渣样,伴有外阴瘙痒;滴虫性阴道炎患者的白带多为泡沫样,有臭味;细菌性阴道病患者的白带呈灰白色,有鱼腥味。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白带异常的原因有所不同,青春期女性白带异常多与阴道炎相关,可能与不注意外阴清洁、过早有性生活等有关;育龄期女性可能因阴道炎症、宫颈病变等引起;围绝经期女性则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局部抵抗力降低有关。
相关机制:白带是由阴道黏膜渗出物、宫颈管及子宫内膜腺体分泌液等混合而成。阴道内正常菌群平衡被打破时,就会导致白带异常。例如,假丝酵母菌在阴道内大量繁殖,会改变白带的性状;阴道毛滴虫感染会引起白带泡沫样改变等。
下腹部疼痛
表现形式:下腹部疼痛的性质多样,有隐痛、胀痛、刺痛等。不同妇科疾病引起的下腹痛特点不同,如盆腔炎患者多为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下腹痛多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常在月经期间出现并逐渐加剧;卵巢囊肿蒂扭转时,患者会突然出现一侧下腹部剧烈疼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从性别角度看,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下腹部疼痛的原因也有差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痛经、卵巢囊肿等出现下腹痛;育龄期女性可能与盆腔炎、异位妊娠等有关;绝经后女性则需警惕妇科肿瘤等疾病引起的下腹痛。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可能增加盆腔炎的发生风险,从而引起下腹部疼痛;有过宫腔操作史的女性,如人工流产等,容易发生盆腔炎导致下腹痛。
相关机制:盆腔炎是由于细菌等病原体感染盆腔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在盆腔内生长,在月经期间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疼痛;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因为囊肿蒂部扭转,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剧烈疼痛。
外阴异常
表现形式:外阴异常包括外阴瘙痒、外阴红肿、外阴溃疡、外阴赘生物等。例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常出现外阴瘙痒剧烈,伴有外阴红肿;外阴营养不良患者表现为外阴瘙痒、皮肤增厚、色素减退等;外阴尖锐湿疣患者会在外阴出现赘生物,呈菜花状等。不同年龄的女性外阴异常原因不同,儿童期女性外阴异常可能与尿布皮炎、蛲虫感染等有关;青春期女性多与阴道炎、外阴局部卫生不良等有关;育龄期女性可能与阴道炎、性传播疾病等有关;绝经后女性则可能与外阴营养不良、外阴肿瘤等有关。生活方式上,不注意外阴清洁、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等都可能导致外阴异常。
相关机制:外阴瘙痒是多种妇科疾病常见的症状,如阴道炎时阴道分泌物刺激外阴引起瘙痒;外阴营养不良是由于外阴局部神经血管营养失调导致皮肤病变;外阴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病毒在外阴部位增殖形成赘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