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炎症,发病部位为鼻窦,多由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可通过前鼻镜等检查,用药物、冲洗、手术治疗;鼻炎是鼻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炎症,发病部位主要为鼻腔,包括过敏性、急性、慢性鼻炎,病因不同,症状有别,检查及治疗方式各异,儿童和成人在不同鼻炎或鼻窦炎中各有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炎症性疾病,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发病部位为鼻窦。
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发病部位主要为鼻腔。
二、病因
鼻窦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鼻窦黏膜,可继发于急性鼻炎等疾病,游泳时污水进入鼻窦、鼻腔内填塞物留置时间过长等也可引发。
鼻炎:
过敏性鼻炎: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不同年龄人群接触的过敏原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对室内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成人可能对花粉过敏等。
急性鼻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寒冷、过度疲劳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病毒感染几率。
慢性鼻炎:可由急性鼻炎反复发作转化而来,长期吸入污染空气、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等也可导致。
三、症状表现
鼻窦炎:
局部症状:鼻塞,多因鼻窦黏膜肿胀及分泌物积聚引起,儿童可能因鼻塞出现张口呼吸、睡眠打鼾等情况;流脓涕,鼻涕多为脓性或黏脓性,可伴有臭味;头痛,不同鼻窦引发的头痛部位不同,如额窦炎可表现为前额部疼痛,晨起明显,午后减轻。
全身症状:可有发热、畏寒、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儿童全身症状相对较重,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鼻炎:
过敏性鼻炎:发作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清水样涕,量较多;鼻痒,多数患者有鼻内发痒;鼻塞,程度轻重不一;嗅觉减退,多为暂时性,发作缓解后嗅觉可恢复,儿童可能因鼻痒出现搔抓鼻部等表现。
急性鼻炎:初期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继而出现鼻塞、水样涕,继发细菌感染后变为黏液性、黏脓性涕,可伴有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慢性鼻炎:鼻塞,间歇性或持续性,间歇性鼻塞一般白天、夏季、劳动或运动时减轻,夜间、静坐或寒冷时加重;持续性鼻塞则轻重不一,常伴有黏脓性涕。
四、检查方法
鼻窦炎:
前鼻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或嗅裂有脓性分泌物。
鼻窦CT:可清晰显示鼻窦内的炎症情况,如鼻窦黏膜增厚、窦腔积液等,是诊断鼻窦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鼻炎:
过敏性鼻炎: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肤点刺试验可检测过敏原。
急性鼻炎:鼻黏膜充血、肿胀,下鼻甲充血肿大。
慢性鼻炎:鼻黏膜慢性充血、肿胀或肥厚,下鼻甲黏膜肥厚,对血管收缩剂的反应性降低。
五、治疗原则
鼻窦炎: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细菌感染时),鼻用糖皮质激素减轻黏膜炎症水肿,黏液促排剂促进鼻窦分泌物排出等。
鼻腔冲洗:用生理盐水或海水冲洗鼻腔,可清除鼻腔内分泌物,改善鼻腔通气。
手术治疗:对于经药物治疗无效、存在鼻窦解剖结构异常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等。
鼻炎:
过敏性鼻炎: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进行脱敏治疗。
急性鼻炎:多为自限性疾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如多饮水、注意休息,鼻用减充血剂缓解鼻塞,但使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
慢性鼻炎:局部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改善鼻腔炎症,对于鼻塞严重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
六、特殊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
儿童鼻窦炎时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时需密切观察病情,鼻腔冲洗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和力度,避免损伤儿童鼻腔黏膜。儿童鼻炎中过敏性鼻炎较为常见,要注意排查过敏原,如家庭环境中尘螨的控制,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单被罩等。
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如一些鼻用减充血剂长期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鼻黏膜功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成人:
成人鼻窦炎若为细菌感染引起,使用抗生素时要遵循规范,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成人鼻炎中过敏性鼻炎患者要注意在过敏季节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等,慢性鼻炎患者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避免长期处于污染空气环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