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控制量)、适度运动(规律运动);定期体检也不可少,包括常规体检(如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等)和针对消化道的专项检查(如胃镜、结肠镜检查);要谨慎用药,避免滥用损伤消化道的药物,遵医嘱用药;还要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和谨慎用药,有基础病史人群如肝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要针对自身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预防消化道出血等问题。
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1.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保证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燕麦、糙米等)、新鲜蔬菜(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苹果、香蕉等)。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蠕动,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可降低结肠息肉等肠道病变的发生率,而结肠息肉等病变可能是导致消化道出血的潜在因素。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饮食需求有所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同时要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应更注重易消化,可适当增加粗粮的摄入比例,但要注意控制量,防止消化不良。
控制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八分饱即可。过度进食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引发一系列消化道问题。例如,长期暴饮暴食可能诱发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而这些疾病可能进一步导致消化道出血。
2.适度运动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胃肠道的蠕动功能,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的健康。有研究显示,经常运动的人群消化道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缺乏运动的人群。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运动方式和强度可适当调整。女性可以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如瑜伽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调节身心;老年人运动应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可选择散步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周运动3-5次,每次20-30分钟左右,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避免因运动过度导致身体疲劳或受伤。
二、定期体检
1.常规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包括血常规、大便潜血试验等检查。血常规可以了解血红蛋白水平等情况,大便潜血试验有助于早期发现消化道出血的迹象。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对于有消化道疾病家族史、年龄在40岁以上等高危人群,体检频率可适当增加至半年一次。儿童也应定期进行体检,关注生长发育过程中消化道相关的健康指标,如大便性状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患有心血管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更要密切关注体检结果,因为抗凝药物可能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针对消化道的专项检查
胃镜和结肠镜检查:对于40岁以上人群,若无禁忌证,建议每5-10年进行一次胃镜和结肠镜检查。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发现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食管癌、胃癌等病变;结肠镜可以观察结肠和直肠的黏膜,发现结肠息肉、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变。对于有消化道出血症状或高危因素的人群,如反复黑便、缺铁性贫血等,应及时进行胃镜或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病变并进行干预。例如,对于有长期腹痛、黑便的患者,胃镜检查可能发现胃溃疡并出血的情况,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避免出血进一步加重。
三、谨慎用药
1.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损伤消化道的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这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黏膜损伤,导致胃炎、胃溃疡等,进而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此类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的措施,如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对于老年人、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同时服用抗凝药物等高危人群,更要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更容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诱发溃疡复发并导致出血;正在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同时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会进一步增加出血的风险。
2.遵医嘱用药
在使用任何药物前,都应咨询医生或药师,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药的人群,如高血压患者长期服用降压药、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降糖药等,要密切关注药物对消化道的影响。例如,一些降压药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糖尿病患者使用的某些药物也可能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通过遵医嘱用药并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药物对消化道的不良影响并调整治疗方案。
四、关注特殊人群
1.老年人
老年人消化道功能减退,胃肠黏膜萎缩,对各种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前面提到的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要关注消化道相关的检查项目。在用药方面,老年人要更加谨慎,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必须使用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腹痛、黑便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2.有基础病史人群
如患有肝硬化的患者,其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较高,主要是由于肝硬化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类患者除了要积极治疗肝硬化本身外,还要注意避免腹压升高的情况,如避免剧烈咳嗽、便秘等。同时,要定期进行胃镜检查,监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内镜下套扎术等。对于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影响胃肠道黏膜的正常功能,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这类患者要密切关注胃肠道症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