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会有后遗症吗

来源:民福康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有后遗症及相关情况受出血程度、出血原因、是否及时干预等因素影响,少量出血预后较好,中量或大量出血、特定出血原因及延迟干预等会增加后遗症风险,可能出现智力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癫痫等后遗症,可通过产前保健、产时护理、产后监测与护理等措施预防和减少后遗症。

一、影响后遗症发生的因素

1.出血程度

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量较少,通常预后较好,发生严重后遗症的风险相对较低。研究表明,约70%-80%的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新生儿经过适当的观察和护理后,神经系统发育可接近正常水平。这是因为少量出血对脑组织的直接损伤较轻,脑组织自身的修复代偿能力有可能使受损区域得到较好的恢复。

中量或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当出血量较多时,发生后遗症的风险明显增加。中量及大量出血可能会导致脑组织局部受压、缺血缺氧等情况,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大量出血的新生儿中,约有30%-50%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智力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癫痫等。这是由于较多的血液刺激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破坏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且出血造成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了脑组织的损伤。

2.出血原因

产伤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是产程中胎儿头部受到过度挤压等产伤因素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具体情况预后不同。一般来说,如果产伤导致的出血程度较轻,经过及时的处理,部分新生儿预后较好;但如果产伤较为严重,出血范围广,那么发生后遗症的可能性较大。例如,某些严重产伤导致的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新生儿,可能会遗留长期的神经功能缺陷。

其他原因(如凝血功能异常等)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如果是由于新生儿自身凝血功能异常等非产伤因素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提示存在潜在的基础疾病。这类新生儿发生后遗症的风险也较高,因为基础疾病可能持续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比如,患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新生儿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由于凝血功能难以有效纠正,出血可能反复发生,对脑组织的损伤更为严重,进而增加了后遗症发生的几率。

3.是否及时干预

早期干预: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密切的监测和适当的治疗干预,如维持内环境稳定、控制脑水肿等,可显著降低后遗症的发生风险。例如,及时使用药物控制可能出现的脑水肿,减轻脑组织受压,为脑组织的恢复创造良好的内环境。研究显示,早期积极干预的新生儿,发生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的比例比未及时干预的新生儿降低约20%-30%。

延迟干预:如果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未能及时发现和干预,随着时间推移,脑组织损伤可能进一步加重,后遗症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例如,出血后没有及时监测颅内压变化,导致脑水肿持续加重而未得到有效控制,会使神经细胞的损伤不可逆性增加,从而增加了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概率。

二、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及相关表现

1.智力发育迟缓

表现:智力发育迟缓的新生儿在婴幼儿期可能会出现对周围环境反应迟钝、认知能力落后于同龄儿等表现。例如,在4-6个月时,正常新生儿能够较好地注视人脸、对声音有反应,而智力发育迟缓的新生儿可能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明显;在1岁左右,正常婴儿能够理解简单的指令并做出相应动作,而智力发育迟缓的婴儿可能无法做到。

发生机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了大脑的神经发育和功能整合。出血引起的炎症反应、神经细胞损伤以及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等因素,干扰了大脑的正常发育进程,特别是影响了与智力相关的脑区的发育,如海马等区域,从而导致智力发育受到影响。

2.运动功能障碍

表现: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包括肌张力异常(如肌张力增高或减低)、运动发育落后等。肌张力增高的新生儿可能出现肢体僵硬,换尿布等操作时活动肢体困难;肌张力减低的新生儿则表现为肢体松软,像“面团样”。在运动发育方面,正常新生儿3个月左右能抬头,4-5个月会翻身,6-7个月能独坐,而患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新生儿可能在相应月龄无法达到这些运动发育指标。例如,6个月仍不能独坐,8个月不能爬行等。

发生机制:蛛网膜下腔出血损伤了控制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或相关的脑区,如锥体束等。出血导致神经细胞受损,神经冲动的传导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了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导致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3.癫痫

表现: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期可能出现癫痫发作,发作形式多样,如肢体抽搐、双眼凝视、口周发青等。癫痫发作可能在出生后的数月至数年出现,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和神经系统发育。

发生机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形成异常的脑电活动病灶。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导致神经元的电生理特性改变,容易产生异常的放电,从而引发癫痫发作。例如,出血灶周围的神经元异常同步放电,通过神经传导通路扩散,导致全身或局部的癫痫发作。

三、针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预防和减少后遗症的措施

1.产前保健

对于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如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等,应加强产前监测。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等,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包括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监测等,以便在产前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风险。例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要严格控制血压,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必要时提前评估分娩方式等,减少产伤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性。

2.产时护理

助产人员要熟练掌握助产技术,尽量避免胎儿头部受到过度挤压等产伤因素。在分娩过程中,密切监测胎儿的心率、胎位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合适的助产措施,如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如必要时剖宫产),以降低产伤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概率。

3.产后监测与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症状等。如观察新生儿的意识状态、呼吸、肌张力等情况,一旦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疑表现(如烦躁不安、呕吐、抽搐等),要及时进行头颅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新生儿,要将其置于安静的环境中,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严格按照医疗规范进行护理和治疗,如维持正常的体温、血糖、血氧等内环境稳定,必要时使用药物减轻脑水肿等,最大程度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总之,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否会有后遗症以及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与出血程度、出血原因、是否及时干预等多种因素相关。通过加强产前、产时和产后的综合管理,可以降低后遗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新生儿的预后质量。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表面或者脑底部的病变血管发生破损,血液直接流进蛛网膜下腔,从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类型,包括继发性(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非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脑出血导致脑积水大概多久能恢复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脑出血导致脑积水大概多久能恢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 如果脑出血导致脑积水的患者情况较轻,积水量较少且未持续增多,一般1-2个月便可逐渐恢复。但如果脑出血的患者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交通性脑积水,病情较为严重,则可能无法完全恢复,甚至会不断加重。 建议脑出血导致脑积水的患者多注意休息,保持心情
摔跤后脑出血严重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摔跤后脑出血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通常较为严重。 摔跤后的患者可能会因为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来说,其发病迅速,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脑疝,病死率较高,所以病情较为严重。同时,即使是及时获得救治的患者,存活后也可能会因为脑组织受损,遗留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正常情况下,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指的是脊髓的蛛网膜和软脊膜之间的宽大的缝隙。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猪患者脑底部或脑表面病变的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向蛛网膜下腔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于脑出血的一种,同样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不舒服的症状。 患者平时应该不要抽烟喝酒,严格控制血压,保持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吗
顿志平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因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脑动静脉畸形、动脉瘤等因素导致的脑实质出血。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多种因素造成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颅内出血性疾病,所以属于脑出血。动脉瘤、高血压、酗酒等属于危险因素。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控制血压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会不会脑瘫
麦坚凝 主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不是会导致脑瘫需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般来说,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较少,且及时给予了对症治疗、降低颅内压或其他治疗后,多数患儿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发展为脑瘫。但是,如果患儿出血量较大,特别是因为出血引起脑水肿、脑疝时,可对脑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发生脑瘫,还会出现
高血压脑梗复查应该做哪些检查
黄世敬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三甲
脑梗即脑梗死,高血压脑梗死的患者复查时应该做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测量患者血压,了解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通过对患者查体评估其意识状态,有利于判断是否出现二次脑梗死。 2、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气分析等,可以了解疾病的预后情况。 3、影像学检查 如颅脑C
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吗能治好吗
周范民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数是严重的。外伤、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原因造成患者大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发生破裂,血液直接流入其蛛网膜下腔,血液对患者脑沟、脑回等组织产生刺激,造成脑血管痉挛,其可能会出现剧烈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率减慢、呼吸减弱等情况。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时,应使其处于头高足低的体位,
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
李士其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一般包括Hunt&Hess分级法和Fisher分级,具体如下:1、Hunt&Hess分级法Hunt&Hess分级法主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若蛛网膜下腔出血没有引起相关不适症状,无破裂动脉瘤,属于0级;若无症状或出现轻微头痛,属于Ⅰ级;若出现中至重度头痛、脑膜刺激征、脑神经麻痹等症状,属于Ⅱ级;若出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手术后多久能醒
李士其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开颅手术后多久能醒,需要结合患者术前状态、脑功能受损严重程度以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等多方面进行判断。如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术前意识清醒,脑功能受损比较轻,患者在开颅手术后无并发症出现,一般术后1-2天可以恢复清醒状态。若是患者术前就处于昏迷状态,脑功能受损比较严重或者在术后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脑膨出、脑水肿、脑疝等,患者的清醒时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治好吗
李士其 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甲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否治愈主要取决于病因、出血量、预后情况等因素。大部分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脑肿瘤引起,如果属于良性肿瘤,且出血量比较少,没有引起并发症,当病因得到有效的干预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一般可以治愈。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使用合适的止血药物进行治疗,例如血凝酶、维生素K等。如果属于恶性肿瘤,蛛网膜下腔的出血量比
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出血的区别
刘佳 主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出血,又分成自发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外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外伤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顾名思义往往见于脑挫裂伤或者车祸这种脑外伤以及脑部撞击之后,神经内科碰到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是自发性的,这类患者出现血管畸形,包括动静脉畸形,潜在存在此病因,在情绪激动或者是血压控制异常的情况下,动脉瘤发生破裂或者动静脉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区别
曹玉珍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三甲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区别,首先是出血部位不一样,脑出血一般是指脑实质里头的出血或者脑室里的出血,出血是脑子里面的血管破了,造成脑子出血,会给脑细胞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或者积压、损坏,没有血供以后,脑细胞坏死、水肿,发烧脑细胞的损伤,所以是脑出血的特点。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在脑的外面,软脑膜外蛛网膜下出血。因此,此部位出血首先影响颅压,所以蛛网
怎么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刘君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出血的一种特殊形式。首先要知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血管畸形以及动脉瘤造成的破裂而出血,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防主要是不要过度用力或者情绪过度波动,以及过度运动、剧烈的运动,都可以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个特点,因为平时正常人不会做脑子的检查,所以这些动静脉畸形、动脉瘤不太容易被发现,往往都是在出血以
蛛网膜下腔出血会有后遗症吗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所有脑血管病里面最严重的脑血管病变,往往会遗留明显的后遗症状,当然主要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有关系。如果是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遗留的症状较轻。如果是动脉瘤的破裂,往往会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经过治疗效果也不佳。另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自发性脑出血、高血压等原因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治疗也有可能会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有哪些?
卫建华 副主任医师
淮安市中医院 三甲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特别严重的脑血管类型,往往会留有明显的后遗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认知功能障碍,包括痴呆、反应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第二、言语功能障碍,就是说话说不出来或者听不懂,不能和人交流。第三、吞咽功能障碍,不能够独立吃饭、喝水等。第四、四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会出现瘫痪,或者四肢精细动作减退、坐不稳等。第五、大小便功能障碍,就是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怎么回事?
童威 副主任医师
鹰潭市人民医院 三甲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成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不一样。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因,主要有产道损伤、新生儿缺血缺氧以及头部外伤。大部分新生儿蛛膜下腔出血,都不是很严重,可以适当使用止血药物。但是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导致患儿脑脊液吸收功能障碍以及脑积水。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