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贫血的原因包括铁摄入不足(孕期需求增加、饮食结构不合理)、铁吸收障碍(胃肠道疾病、药物干扰)、铁丢失过多(孕期特殊失血、其他慢性失血)、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摄入不足、吸收问题)以及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其他因素影响。
一、铁摄入不足
孕期生理需求因素:孕妇在孕期对铁的需求量显著增加。正常非孕期女性每天铁的需求量约为15-20毫克,而孕期女性每天铁的需求量可增加至27-35毫克。这是因为胎儿生长发育需要从母体获取铁来合成血红蛋白等,同时胎盘也需要铁来维持正常功能。如果孕妇日常饮食中铁的摄入不能满足自身及胎儿的需求,就容易出现贫血。例如,一些孕妇在孕期可能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如不爱吃富含铁的食物,像红肉(牛肉、猪肉等)、动物肝脏、豆类等,就会导致铁摄入不足。
饮食结构因素:部分孕妇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富含铁的食物占比过少。比如一些素食主义的孕妇,由于完全不摄入动物性食物,而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率相对较低,长期如此就容易引发铁摄入不足性贫血。另外,孕妇如果过度限制某些食物的摄入,也可能导致铁摄入不足,比如过度控制肉类的食用量等。
二、铁吸收障碍
胃肠道疾病影响:某些胃肠道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例如,孕妇如果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胃酸是促进铁吸收的重要因素,而胃肠道疾病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影响铁的溶解和吸收。另外,一些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感染等,也可能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导致铁吸收障碍进而引发贫血。
药物等因素干扰:孕妇在孕期如果服用了一些影响铁吸收的药物,也可能导致铁吸收障碍。比如一些抑酸剂,长期服用抑酸剂会降低胃内酸度,影响铁的解离,从而影响铁的吸收。此外,一些含铝、钙的抗酸药等也可能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影响铁的吸收。
三、铁丢失过多
孕期特殊生理失血:在孕期,除了正常的月经失血外,胎盘剥离、分娩等过程也可能导致一定量的失血。虽然单次失血量可能不算多,但长期累积下来也可能导致铁丢失过多。另外,孕妇如果存在胎盘早剥等异常妊娠情况,会导致更多的失血,从而增加铁丢失的风险。
其他慢性失血情况:孕妇如果本身存在一些慢性失血的情况,如痔疮出血等,也会导致铁的丢失。虽然痔疮出血可能不是孕期特有的,但在孕期由于子宫增大压迫盆腔血管,可能会加重痔疮出血的情况,进而导致铁丢失过多引发贫血。
四、叶酸或维生素B缺乏
叶酸缺乏原因:叶酸对于DNA合成至关重要,孕妇对叶酸的需求量增加。如果孕妇饮食中叶酸摄入不足,比如长期食用过度烹饪的食物,因为过度烹饪会破坏食物中的叶酸。另外,一些胃肠道疾病也会影响叶酸的吸收,如慢性腹泻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叶酸缺乏,进而引起巨幼细胞贫血。
维生素B缺乏原因:维生素B的吸收需要内因子,而一些孕妇可能存在内因子缺乏的情况,比如患有萎缩性胃炎等疾病,会影响维生素B的吸收。此外,孕妇如果长期素食,也容易导致维生素B摄入不足,因为维生素B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如肉类、蛋类、奶制品等,素食孕妇缺乏这些食物来源就可能出现维生素B缺乏,从而引发巨幼细胞贫血。
五、其他因素
年龄因素:年轻孕妇如果本身存在铁储备不足的情况,在孕期更容易出现贫血。而高龄孕妇由于身体机能等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在孕期面临更多的营养吸收和代谢方面的问题,增加贫血的发生风险。
生活方式因素:一些孕妇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营养吸收功能,间接影响铁等营养物质的代谢和利用,增加贫血的发生几率。
病史因素:如果孕妇既往有贫血病史,或者有一些慢性疾病病史,如慢性肾病等,在孕期贫血的发生风险会更高。例如,慢性肾病患者可能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等问题,影响红细胞的生成,从而容易在孕期出现贫血复发或加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