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便秘需从多方面入手,调整饮食结构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保证充足水分;养成良好排便习惯要定时排便且避免憋便;适度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和腹部运动;要关注儿童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还要保持良好心态以利于肠道正常蠕动,从而预防便秘。
一、调整饮食结构
1.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各类蔬菜是良好来源,如每100克西兰花约含膳食纤维1.6克,胡萝卜约含2.8克等;水果也是重要来源,像苹果带皮吃时每100克含膳食纤维2.4克,香蕉每100克含2.6克等;全谷物同样富含膳食纤维,例如燕麦片每100克含膳食纤维10.6克。每日应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膳食纤维,一般成年人建议每天摄入25~30克。
2.保证充足水分:充足的水分有助于软化粪便,利于粪便排出。每人每天应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水,可分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有不同要求,儿童根据年龄不同,一般每日需水约600~1600毫升;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也应保证每日足够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等负担,可少量多次饮用。
二、养成良好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去厕所尝试排便,比如晨起后或早餐后半小时左右,即使没有便意,也可在厕所坐几分钟,培养肠道的排便反射。对于儿童,家长可帮助其养成规律排便习惯,从幼儿期开始引导;老年人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对固定的时间,通过长期坚持形成生物钟,促进肠道规律蠕动。
2.避免憋便:不要人为抑制便意,当有排便感觉时应及时去厕所排便。因为长期憋便会使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导致粪便干结,增加便秘发生风险。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重视及时排便,儿童可能因玩耍等原因忘记排便,家长要多加提醒;成年人工作忙碌等易憋便,需调整时间安排;老年人行动不便等更要注意及时如厕。
三、适度运动
1.有氧运动:适当的有氧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例如散步,成年人每次可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保持在每分钟60~100步,儿童可在家长陪同下每天散步15~20分钟,选择在环境舒适的地方散步;慢跑也是不错的选择,成年人每周可进行3~5次慢跑,每次15~20分钟,儿童不建议过早进行慢跑,可选择快走等运动;游泳对肠道蠕动也有促进作用,成年人每周可游泳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儿童可根据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游泳方式及时长。
2.腹部运动:进行一些针对腹部的运动,如仰卧屈膝运动,仰卧在床上,双腿屈膝,尽量贴近腹部,反复进行,每次可做10~15次,每天2~3组;还有仰卧起坐,成年人可适当进行,每次做10个左右,逐渐增加数量,儿童不建议过早进行仰卧起坐等较剧烈腹部运动,可选择简单的腹部按摩等方式。腹部运动能直接作用于肠道,促进肠道蠕动。
四、关注特殊人群
1.儿童:儿童便秘需特别注意,除了上述饮食、排便、运动等方面,要避免其挑食、偏食,保证营养均衡。家长可给儿童准备富含膳食纤维的辅食,如将蔬菜制成蔬菜泥等。在运动方面,鼓励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同时,要关注儿童心理状态,避免因紧张等情绪影响排便。
2.老年人:老年人便秘较为常见,由于其肠道蠕动功能减弱等原因。在饮食上,要保证食物易于消化且富含膳食纤维,可将食物做得软烂些。运动方面,可选择较为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慢走、太极拳等。还要注意老年人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运动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病情,排便时不要过度用力,以免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等。
五、保持良好心态
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心态,如听音乐、冥想、瑜伽等。成年人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适合的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儿童可通过玩耍、与家人互动等方式保持良好心态;老年人可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等,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肠道正常蠕动,预防便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