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筛查高风险是指检测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风险值高于临界值,其受孕妇年龄、孕周、遗传等因素影响,高风险后可通过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或羊水穿刺进一步检查,高龄孕妇和有不良孕产史孕妇面对高风险需更积极谨慎选择检查,高风险不代表胎儿一定患病但需重视通过准确检查明确胎儿健康状况。
一、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定义
唐氏筛查是通过检测孕妇血液中的某些指标,并结合孕妇的年龄、孕周、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的风险度。如果筛查结果显示胎儿患上述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值高于临界值,就被称为唐氏筛查高风险。例如,常见的21-三体综合征风险值通常设定一个临界值,如1/270,若检测计算出的风险值大于等于这个临界值,就属于高风险。
二、导致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因素
(一)孕妇年龄因素
随着孕妇年龄的增加,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发生畸变的概率升高。一般来说,年龄越大,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疾病的风险越高。比如,35岁以上的孕妇,卵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不分离等染色体异常情况的几率明显增加,从而使得唐氏筛查高风险的概率增大。
(二)孕周因素
孕周计算不准确会影响唐氏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如果实际孕周与根据末次月经计算的孕周偏差较大,会导致筛查指标的评估出现误差,可能使本来风险较低的情况被误判为高风险,或者高风险的判断不准确。例如,孕周过小,血液中相关指标的浓度可能还未达到正常的评估范围,从而影响筛查结果。
(三)遗传因素
如果孕妇或其配偶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等遗传物质异常,可能会增加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进而导致唐氏筛查高风险。例如,父母一方存在平衡易位染色体,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就有可能传递给胎儿,使胎儿发生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引发唐氏筛查高风险的情况。
三、唐氏筛查高风险后的进一步检查
(一)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
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胎儿游离DNA,从而评估胎儿患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的风险。其准确性相对较高,对于唐氏筛查高风险的孕妇,可以首先考虑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例如,研究表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对21-三体综合征的检测准确率可达99%以上,对18-三体综合征和13-三体综合征也有较高的检测效能。
(二)羊水穿刺
羊水穿刺是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在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对羊水中的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够明确胎儿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虽然羊水穿刺是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流产等风险(流产风险约为0.5%-1%),但对于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异常或唐氏筛查高风险且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结果不明确的孕妇,羊水穿刺是进一步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例如,通过羊水穿刺可以准确判断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等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高龄孕妇
高龄孕妇本身就是唐氏筛查高风险的高危人群,在面对唐氏筛查高风险时,更应积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因为高龄孕妇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胎儿发生染色体异常的概率比适龄孕妇高很多。在进行进一步检查时,要充分了解各种检查的风险和准确性,与医生充分沟通后,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例如,高龄孕妇在选择羊水穿刺时,要清楚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权衡利弊做出决策。
(二)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
有过不良孕产史,如曾经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孕妇,再次怀孕时唐氏筛查高风险的概率相对较高。这类孕妇在面对唐氏筛查高风险时,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进一步的检查方法。在进行检查前,要详细向医生告知既往的孕产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制定更合适的检查方案。例如,若既往生育过21-三体综合征患儿,再次怀孕时唐氏筛查高风险,在进行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或羊水穿刺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更加细致地评估胎儿情况。
总之,孕妇唐氏筛查高风险并不意味着胎儿一定患有染色体异常疾病,但需要引起重视,通过进一步的准确检查来明确胎儿的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