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氏筛查是计算生出唐氏综合征患儿风险系数的产前筛查技术,不做唐氏筛查会使普通孕妇错过早期干预时机、增加出生缺陷概率,高龄和年轻孕妇不做还各有特殊风险,无创产前基因检测和羊水穿刺可替代唐氏筛查,一般建议孕妇进行唐氏筛查,孕妇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筛查或诊断方法,不做需了解风险并沟通选替代方法,且孕期要做好其他产检关注胎儿情况。
一、唐氏筛查的定义与意义
唐氏筛查是通过抽取孕妇血清,结合孕妇的预产期、体重、年龄、孕周等因素,计算生出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风险系数的一项产前筛查技术。唐氏综合征患儿具有严重的智力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复杂的心血管疾病,需要家人长期照顾,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二、不做唐氏筛查的风险
(一)普通孕妇群体
1.错过早期干预时机:如果不做唐氏筛查,就无法及时知晓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程度。若胎儿确实患有唐氏综合征,等到孕中晚期发现时,可能已错过终止妊娠的最佳时机,会给孕妇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经济负担。例如,研究表明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升高,35岁以上孕妇胎儿患唐氏综合征风险显著增高,若不做筛查,就难以在早期发现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
2.增加出生缺陷概率:唐氏综合征是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出生缺陷,不进行筛查就不能有效降低这种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性,从整体上增加了新生儿中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率。
(二)不同年龄孕妇的特殊情况
1.高龄孕妇: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其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本身就较高。若不做唐氏筛查,就不能精准评估风险,可能会导致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概率进一步增加。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发生异常的几率升高,而唐氏筛查是早期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手段,高龄孕妇更需要通过该项检查来保障胎儿健康。
2.年轻孕妇:虽然年轻孕妇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风险。不做唐氏筛查就有可能遗漏潜在的风险情况。比如有研究显示即使年轻孕妇,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唐氏筛查可以起到一定的筛查预警作用,帮助年轻孕妇及时了解胎儿状况。
三、可以替代唐氏筛查的方法
(一)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
1.检测原理: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是通过采集孕妇外周血,提取其中的胎儿游离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产前筛查与诊断。它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综合征的检出率较高。
2.适用人群及优势:适用于血清学筛查显示为常见染色体非整倍体临界风险(1/270<唐氏综合征风险值≤1/1000)、有介入性产前诊断禁忌证(如先兆流产、发热、出血倾向、慢性病原体感染活动期、孕妇Rh阴性血型等)、错过血清学筛查最佳时间但仍在适宜孕周内、唐筛结果为高风险不愿选择有创产前诊断的孕妇等。其优势在于无创,只需要采取孕妇外周血,相对于羊水穿刺等有创检查,降低了流产、感染等风险,检测准确性也较高。
(二)羊水穿刺
1.检测原理:羊水穿刺是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经腹部刺入羊膜腔,抽取羊水,对羊水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检查,是诊断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
2.适用人群及局限性:适用于年龄≥35岁的高龄孕妇、唐氏筛查高危孕妇、曾生育过染色体病患儿的孕妇、夫妇一方为染色体异常携带者、产前超声检查怀疑胎儿存在染色体异常可能的孕妇等。但羊水穿刺属于有创检查,有一定的流产风险(约0.5%-1%),并且检查时间相对较晚,一般在孕16-22周进行,若发现问题需要终止妊娠,对孕妇身体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大。
四、建议
一般建议孕妇进行唐氏筛查。对于大多数普通孕妇来说,唐氏筛查是一项经济、简便且有效的产前筛查项目,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识别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风险。当然,孕妇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家族遗传病史、自身健康状况等,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筛查或诊断方法。如果选择不做唐氏筛查,一定要充分了解可能面临的风险,并与医生充分沟通,考虑选择其他替代的检查方法来保障胎儿健康。例如,高龄孕妇更应该谨慎考虑是否放弃唐氏筛查,因为其自身风险较高,可能更需要通过更精准的检查来保障胎儿健康。同时,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在孕期做好其他各项产检,如超声检查等,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