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过敏性哮喘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前者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干咳,肺功能等检查有相应特点,诊断需符合特定标准且治疗以抗炎平喘为主;后者除咳嗽外有喘息等症状,过敏原检测阳性率高,诊断有其标准,治疗需避免过敏原并进行抗炎平喘等。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其发病机制与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等有关,气道炎症以嗜酸粒细胞浸润等为特征,多与接触变应原等因素相关。
过敏性哮喘:由过敏原引起的哮喘,发病机制涉及过敏原触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气道出现炎症、平滑肌收缩等,过敏原常见如花粉、尘螨等,免疫反应主要是Th2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引发气道炎症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差异
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症状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往往会加重,一般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等差异需更细致观察。例如,儿童可能只是反复出现夜间或清晨的干咳,影响睡眠等。
过敏性哮喘:除了有咳嗽症状外,还会出现喘息、气急、胸闷等症状,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一定特点,儿童过敏性哮喘可能在接触过敏原后迅速出现上述症状,而成年患者可能有更明显的发作时的呼吸困难等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区别
肺功能检查
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激发试验通常呈阳性,通气功能在发作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缓解期多正常;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常>20%。对于儿童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查时需根据其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小年龄段儿童可采用支气管舒张试验等辅助评估。
过敏性哮喘:发作期通气功能检查显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等指标下降,支气管舒张试验多呈阳性,PEF变异率也常>20%;缓解期肺功能可恢复正常。
过敏原检测
咳嗽变异性哮喘:部分患者可检测到过敏原,但过敏原检测阳性率相对过敏性哮喘可能稍低,过敏原种类可能相对局限一些。例如,可能对某些常见过敏原如尘螨等有反应,但不如过敏性哮喘患者反应那么典型或广泛。
过敏性哮喘:过敏原检测阳性率较高,可明确具体的过敏原,如明确对花粉、某种食物过敏原等过敏,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可发现相应过敏原。
四、诊断标准区别
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为:咳嗽持续>8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除外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对于儿童患者,需综合其年龄特点、病史等进行判断,比如儿童可能在感冒后容易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作,要注意与其他儿童常见咳嗽疾病如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鉴别。
过敏性哮喘:诊断标准包括有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变应原检测阳性等。在不同年龄人群诊断时需考虑各自特点,例如老年过敏性哮喘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要注意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鉴别。
五、治疗原则差异
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原则与哮喘治疗相似,主要是抗炎和平喘治疗,常用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等,通过抗炎减轻气道炎症,从而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确保药物有效吸入,同时要关注长期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
过敏性哮喘:治疗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然后进行抗炎、平喘等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受体激动剂等,还可根据情况使用白三烯调节剂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等需调整,例如儿童过敏性哮喘患者在使用β受体激动剂时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心悸等不良反应,老年患者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