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肿块质地、活动度、边界初步判断,结合乳头改变、乳房皮肤改变等伴随症状辅助,再借助乳腺超声、钼靶、MRI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最终通过病理活检(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活检)确诊,不同人群乳房硬块判断癌症情况有别,有特殊病史人群需密切关注。
一、通过肿块特征初步判断
(一)肿块质地
癌症导致的乳房硬块通常质地较硬,像石头一样,而良性肿块质地相对较软,比如一些纤维腺瘤可能触感相对柔韧。这是因为癌细胞的生长特性使得肿块组织密度等与良性病变不同,有科学研究显示,乳腺癌肿块的硬度均值与良性肿块存在显著差异。
(二)肿块活动度
乳腺癌肿块一般与周围组织粘连,活动度差,而良性肿块往往能在乳房内推动。这是由于癌细胞浸润周围组织,破坏了正常的组织结构关系,使得肿块固定性增加,相关研究表明乳腺癌肿块活动度评分低于良性肿块。
(三)肿块边界
乳腺癌肿块边界通常不清,形态不规则,而良性肿块边界多清晰。这是因为癌细胞的侵袭性生长导致肿块与周围正常组织分界不明显,通过超声等检查可以观察到这种边界特征的差异。
二、结合其他伴随症状辅助判断
(一)乳头改变
乳腺癌可能出现乳头凹陷、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等情况,而良性病变引起的乳头改变相对少见且表现不同。例如,乳腺癌导致的乳头溢液是由于肿瘤侵犯乳腺导管等结构引起,有数据统计乳腺癌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乳头溢液症状,且多为血性。
(二)乳房皮肤改变
乳腺癌可能伴有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等,这是因为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导致皮肤水肿,而良性病变一般不会有这样典型的皮肤改变。通过临床观察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这种皮肤改变的差异,橘皮样改变是乳腺癌较具特征性的皮肤表现之一。
三、借助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
(一)乳腺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清晰显示乳房内部结构,能发现小于1厘米的肿块。乳腺癌在超声下常表现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可能有钙化等情况;而良性肿块多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或无回声结节。例如,超声检查对于区分乳腺肿块的良恶性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通过观察肿块的回声、边界、血流等情况来初步判断。
(二)乳腺X线摄影(钼靶)
对于40岁以上女性较为适用,乳腺癌在钼靶下可表现为肿块影,边缘有毛刺,有时可见细小钙化灶;良性肿块多为边缘光滑的肿块影。钼靶检查在发现微小钙化方面有优势,而这些钙化灶在乳腺癌中较为常见。
(三)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一些超声和钼靶难以判断的情况,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乳腺癌在MRI上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肿块,边界不清等;良性肿块强化相对均匀。不过,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一般作为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手段。
四、病理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
(一)穿刺活检
包括粗针穿刺活检等,通过获取肿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能够明确肿块的性质是癌还是良性病变。穿刺活检相对创伤较小,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病理结果,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二)手术切除活检
将肿块完整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能同时进行治疗。对于一些较大的肿块或怀疑恶性但不能通过穿刺明确的情况,手术切除活检是常用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乳房硬块判断癌症的情况有所不同。例如,年轻女性乳房硬块良性病变相对多见,但也不能忽视恶性的可能;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增加乳腺疾病的发生风险,但不是直接判断癌症的依据,但会影响整体乳腺健康状况。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等特殊病史的人群,更要密切关注乳房硬块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