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会引发多种症状,包括心悸(常感心跳明显加快、不规律及漏跳)、气短(活动或休息时呼吸急促,有基础心肺疾病者更严重)、乏力(全身没力气易疲劳,对不同人群影响各异)、头晕或眼前发黑(心脏泵血不足致脑部供血减少)以及少数患者出现的胸痛(需与其他心脏疾病胸痛鉴别)。
一、心悸
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跳动明显加快、不规律,有时还会有心脏漏跳一拍的感觉。这是因为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紊乱,导致心跳节律失常,从而使患者主观上感觉到心悸。例如,一些房颤患者会描述自己的心脏“乱跳”“像兔子一样跑”等。这种心悸症状在活动后往往会更加明显,因为运动时身体对心率的需求增加,而房颤患者的心脏无法正常协调工作,进一步加重了心悸的感觉。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心悸的感受可能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更容易察觉到这种不规律的心跳,而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对心悸的感知可能相对不那么敏感,但一旦出现也需要引起重视。
二、气短
在活动时或者休息状态下都可能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这是由于房颤时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肺部淤血,影响了肺部的气体交换。比如,患者可能在爬一层楼梯后就感觉气喘吁吁,比平时更容易感到呼吸不畅。对于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患者,如本身就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房颤患者,气短的症状可能会更加严重,因为他们原本的肺部功能就已经受损,房颤进一步加重了心肺功能的负担。女性患者在妊娠期或更年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对气短的感受更加敏感,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气短症状可能会更早出现且更难缓解。
三、乏力
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容易疲劳。这是因为房颤时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各处,导致身体各个组织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和氧气,从而引起乏力。例如,患者可能原本可以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如穿衣、洗漱等,现在却需要花费更多的体力,并且很快就会感到疲惫。对于生活方式较为活跃的人群,如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房颤导致的乏力症状会对他们的生活影响较大,因为他们习惯了较高水平的身体活动,而乏力会严重限制他们的活动能力。儿童房颤较为罕见,但如果发生,乏力可能会表现为玩耍时容易疲倦、活动量明显减少等。而老年患者由于本身身体机能下降,乏力症状可能会被误认为是正常的衰老表现,容易被忽视,需要家人密切观察。
四、头晕或眼前发黑
部分房颤患者会出现头晕甚至眼前发黑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脑部供血减少。当脑部供血不够时,就会引起头晕,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或眼前发黑。例如,患者可能在站立时突然感到头晕,或者在快速改变体位时出现这种情况。对于有低血压病史的患者,房颤引起的头晕症状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他们原本的血压调节能力就相对较弱,而房颤进一步减少了脑部的血液供应。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或孕期,由于血容量等因素的变化,对头晕的耐受性可能会降低,需要特别注意。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原因,脑部供血不足时更容易出现头晕等症状,需要家人陪同,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
五、胸痛
少数房颤患者会出现胸痛症状,但胸痛并不是房颤的典型症状,需要与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相鉴别。房颤引起的胸痛可能是由于心脏缺血导致的,因为心脏供血不足会引起胸部的不适感。胸痛的表现可以是闷痛、压榨样痛等。例如,患者可能感觉胸部有压迫感,像有重物压着一样。对于本身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的患者,出现胸痛时需要高度警惕,及时区分是房颤还是冠心病引起的胸痛,因为两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对胸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需要医生仔细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