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常见心律失常,正常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颤动波。其典型症状有心悸(心跳不规律、杂乱,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加重,不同年龄表现有别)、气短(心输出量减少致肺循环淤血,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出现,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乏力(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致器官供血不足,活动耐力下降,不同人群表现不同);其他症状包括头晕或眼前发黑(心输出量减少致脑供血不足,老年人等特定人群风险更高)、胸痛(特点与冠心病心绞痛不同,特定人群需格外警惕),部分房颤患者可能无症状但仍需重视。
一、房颤的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正常心脏的跳动是由窦房结发出电信号,依次通过心房、房室结、心室,引起心脏收缩和舒张。而房颤时,心房失去了正常有规律的收缩,而是以不规则的快速颤动为主。
二、房颤的症状
(一)典型症状
1.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感觉心脏跳动不规律、杂乱无章。例如,有的患者会描述自己能明显感觉到心脏在“乱跳”,这种心悸感在活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可能会加重。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因活动耐受力较好,在活动时才更易察觉;老年人可能本身活动量相对较小,静息时也能感觉到。
2.气短:呼吸急促,在轻微活动甚至休息时都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房颤时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影响了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从而引起气短。比如,患者爬几层楼梯后就会气喘吁吁,比患病前更容易感到呼吸费力。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女性在妊娠、更年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状态变化而使气短症状更易被触发。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气短症状且相对更严重。有基础心肺疾病病史的人,房颤引发的气短可能会更明显且发作更频繁。
3.乏力: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这是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身体各器官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导致机体功能减退,从而出现乏力感。例如,原本能轻松完成的家务劳动,现在做一会儿就觉得很累,需要休息。不同年龄人群表现不同,老年人可能更明显,因为其身体机能本身相对较弱;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如长期熬夜、缺乏营养摄入的人,乏力症状可能会更突出;有贫血等基础疾病合并房颤的患者,乏力症状会更加严重。
(二)其他症状
1.头晕或眼前发黑:由于房颤导致心输出量减少,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严重时可能出现眼前发黑甚至晕厥。对于老年人来说,本身脑血管调节功能可能有所下降,脑供血不足时更容易出现头晕、眼前发黑的情况,且发生晕厥的风险相对较高。女性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若合并房颤,脑供血不足引发的头晕等症状可能会因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有脑血管病史的患者,房颤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加重原有病情,使头晕等症状更频繁、更严重。
2.胸痛: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症状,但其疼痛特点与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有所不同。房颤引起的胸痛可能不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特点,如压榨性、位于胸骨后等,疼痛程度也因人而异。年龄较大的患者,尤其是合并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房颤患者,胸痛症状需要格外警惕,因为有可能是多种疾病共同作用导致。女性患者在更年期前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影响胸痛症状的表现,有时胸痛可能被误认为是其他原因引起而被忽视。生活方式不健康且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胸痛症状可能更复杂,需要更仔细地鉴别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房颤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尤其是一些慢性房颤患者,在病情较轻或长期适应了心脏的这种异常跳动后,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不适甚至没有自觉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房颤没有危害,仍需要及时发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