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90%以上,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有关,儿童青少年因肥胖等有增多趋势,成年人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升高,老年人收缩压升高明显且常合并其他疾病,育龄期后女性血压有变化,高盐饮食、超重肥胖、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是危险因素,有家族史或其他相关疾病史者发病风险增加。
与年龄的关系
儿童及青少年:儿童青少年时期高血压相对少见,但随着肥胖率的上升,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有增多趋势。肥胖是儿童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儿童体内脂肪细胞增多,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引起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导致血压升高。而且有家族高血压史的儿童青少年,患病风险也会增加,需要关注其体重、饮食等情况,定期监测血压。
成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升高。3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上升,这与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形成等因素有关。中老年人血管壁逐渐硬化,外周阻力增加,也是导致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老年人:老年人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高发人群,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收缩压升高明显,脉压差增大。这是因为老年人动脉壁弹性减退,顺应性降低,导致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可能正常或降低。同时,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疾病又会进一步影响血压的控制和病情发展。
与性别的关系
女性在育龄期:一般来说,女性在育龄期之前,高血压患病率低于男性,但在育龄期后,尤其是更年期前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如雌激素水平下降等,血压有升高的趋势,可能会出现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接近男性的情况。
女性在更年期后:更年期后女性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可能与雌激素缺乏导致血管收缩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而男性在各个年龄段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总体上略高于女性,但差距不是非常显著,不过男性在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影响下,如过量饮酒、吸烟等,更容易患原发性高血压。
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高盐饮食:长期摄入过多钠盐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钠摄入过多会使体内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时还会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含量增加,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增强,从而使血压升高。例如,每天钠摄入量超过6g(相当于食盐15g)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钠摄入量低的人群。
超重或肥胖:超重和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体重指数(BMI)≥24kg/㎡的人群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4倍。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释放的炎症因子、脂肪因子等会影响血压调节,导致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等,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过量饮酒:长期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血管的正常功能,还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血压升高。研究表明,每日饮酒量超过50ml(相当于白酒1两)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增加。
长期精神紧张: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下,人体会分泌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升血压物质,这些物质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长期如此会导致血压升高。例如,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工作压力大的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高于工作压力较小的人群。
与病史的关系
有家族高血压病史: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患者,个体患原发性高血压的风险会增加。这是因为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可能存在一些与血压调节相关的基因缺陷或易感性,使得有家族史的人比无家族史的人更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高血压。
有其他相关疾病史: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会引起血管病变,影响肾脏对钠的排泄等功能,从而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功能受损会导致水钠潴留、肾素分泌异常等,进而引发高血压。这些疾病与原发性高血压相互影响,使得病情更加复杂,控制起来也更加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