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具有心率不规则、心室率可快可慢、P波消失及心房电活动紊乱等特征,心率不规则表现为心跳节律紊乱,听诊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心电图RR间期差异大,老年人群表现可能更隐匿;心室率可快可慢,快速型房颤有明显不适症状,缓慢型房颤可致头晕乏力等;心电图上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f波可确诊;心房电活动紊乱致心房收缩舒张功能受影响,易致血栓形成及严重并发症,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且受生活方式等影响。
具体表现:正常心脏跳动是规律的,而房颤患者的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心跳节律完全紊乱,心率可快可慢且不规整。通过听诊可发现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齐。例如,使用听诊器听诊时能明显感觉到心跳节奏毫无规律可言。从心电图上看,RR间期(相邻两个R波之间的间期)差异很大。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群中房颤导致的心率不规则可能更为常见且表现可能更隐匿,因为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对心率变化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有时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心悸等症状,而年轻人可能更容易察觉到明显的心跳紊乱。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可能会诱发年轻人房颤时更明显的心率不规则表现,而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这些基础疾病会加重心率不规则的程度和影响。
心室率可快可慢
快速心室率:部分房颤患者心室率可超过100次/分钟,称为快速型房颤。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等。快速的心室率会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因为心房不能有效辅助心室充盈,心室快速而不规则地收缩,导致心脏每次泵出的血量不稳定。例如,一些患有甲亢的患者合并房颤时,由于甲状腺素增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更容易出现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情况。
缓慢心室率:少数房颤患者心室率可能低于60次/分钟,称为缓慢型房颤。这可能是因为房室传导功能存在一定问题,或者是合并了其他影响心率的因素。缓慢心室率时患者可能会有头晕、乏力等表现,尤其是在突然从快速心室率转为缓慢心室率时,更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心脏传导系统可能存在退行性变,所以更易出现缓慢心室率的房颤情况,在生活方式上,如果老年患者过度服用一些减慢心率的药物,也可能诱发缓慢心室率的房颤。
P波消失
心电图特征:在房颤的心电图上,正常的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间距不均的颤动波(f波),f波的频率通常在350-600次/分钟之间。这是房颤区别于其他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心电图特征。
临床意义:通过心电图检测到P波消失出现f波,就可以明确诊断房颤。对于有相关症状怀疑房颤的患者,心电图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诊断手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心电图表现的f波可能在形态和频率上有一些细微差异,但本质特征是相同的。例如,年轻患者如果因运动后出现疑似房颤的情况,心电图检查发现P波消失代之以f波,即可确诊房颤。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熬夜的人群,也可能通过心电图检测到这种P波消失的房颤特征性表现。
心房电活动紊乱
电活动特点:心房的电活动不再是有序的、有规律的激动,而是变得紊乱。这种紊乱的电活动是由于心房肌纤维发生了不规则的颤动,导致整个心房的电活动失去协调性。
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心房电活动紊乱会影响心房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进而影响心脏的整体泵血功能。长期的心房电活动紊乱还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因为心房收缩不良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血栓一旦脱落可能会随着血液循环导致脑栓塞、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房颤病史的患者,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都需要密切关注心房电活动紊乱带来的血栓形成风险,在生活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不活动等容易导致血液淤积的行为,老年患者如果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更要重视心房电活动紊乱引发的并发症风险,因为这些基础疾病会进一步加重心房电活动紊乱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