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有症状和体征表现,症状方面心力衰竭相关有呼吸困难(劳力性、夜间阵发性、端坐呼吸,儿童有喂养困难等)、乏力(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成年日常活动受限)、水肿(下肢、全身,严重有胸腹腔积液);心律失常相关有心悸、头晕、黑矇、晕厥等。体征方面心脏有心界扩大、心率异常、心音低钝及奔马律;其他有右心衰竭时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压痛及腹腔积液时腹部膨隆等。
一、症状表现
(一)心力衰竭相关表现
1.呼吸困难
早期可能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即患者在进行体力活动时出现气促,这是因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导致肺淤血,影响气体交换。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入睡后突然因憋气而惊醒,被迫坐起,呼吸深快。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患者不能平卧,需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这是由于平卧位时回心血量增加,肺淤血加重,而端坐位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程度。在年龄较小的儿童患者中,可能表现为喂养困难、呼吸急促等,因为儿童心脏功能储备相对较弱,心衰时更易出现呼吸方面的异常表现。
2.乏力
患者常感到疲倦、乏力,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能量供应减少所致。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儿童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活动量较同龄儿童明显减少;成年患者则表现为日常活动受限,如不能进行正常的家务劳动、步行较短距离就感到乏力等。
3.水肿
可出现下肢水肿,多见于踝部、小腿,呈对称性、凹陷性水肿。随着病情进展,可向上蔓延至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水肿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心衰时钠水潴留,以及静脉淤血导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组织液生成增多而回流减少。在老年患者中,由于机体代偿能力下降,水肿可能更易出现且较难消退;儿童患者出现水肿时需密切关注其营养状况和心脏功能情况,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水肿可能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心律失常相关表现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合并心律失常,可表现为心悸、头晕、黑矇,严重时可出现晕厥。心律失常的类型多样,包括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程度不同,例如心房颤动时,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可导致心输出量进一步减少,加重心衰症状,还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在年轻患者中,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其突然的心脏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而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心律失常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衰,甚至危及生命。
二、体征表现
(一)心脏体征
1.心界扩大
查体时可发现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这是由于心肌广泛病变导致心脏扩大。通过胸部X线或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可更准确地评估心脏扩大的程度。对于儿童患者,心界扩大可能影响其胸廓的发育和心肺功能;成年患者心界扩大则提示心肌损害较为严重,心脏功能已明显受损。
2.心率异常
心率可增快,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率失常相关的心率变化,如心房颤动时心率绝对不齐且增快等。心率增快会增加心肌耗氧量,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在老年患者中,本身可能存在心率调节功能减退,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率异常时,更易出现心脑等重要器官灌注不足的情况;儿童患者心率异常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的正常功能维持。
3.心音改变
心音低钝,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这是因为心肌收缩力减弱。有时可闻及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呈奔马律,提示心肌舒张功能受损。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心音改变的表现可能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心肌病变导致的心脏功能异常。
(二)其他体征
合并右心衰竭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压痛等。腹腔积液时可出现腹部膨隆等体征。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合并这些体征时需注意其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可能性,如同时合并肝脏疾病等,需仔细鉴别;儿童患者出现这些体征时则要警惕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影响全身循环和脏器功能,需及时就医评估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