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腰痛可由生理性、病理性、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等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有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致子宫缺血缺氧及盆腔充血刺激神经;病理性因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腰椎病变等;生活方式上久坐久站、腰部受寒会加重;青春期女性激素波动易出现,育龄期需防影响生育的疾病,围绝经期合并腰椎病变易发病,需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一、生理性因素
(一)前列腺素分泌增加
女性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较多的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腰部,导致月经腰痛。一般年轻女性在月经初潮后不久出现月经腰痛,多与前列腺素分泌相关,随着年龄增长、生育后,部分女性的月经腰痛情况可能会有所缓解。
(二)盆腔充血
月经时盆腔处于充血状态,对于一些体质较为敏感的女性,盆腔充血可能会刺激周围的神经,包括腰部相关的神经,进而引起腰痛。这种情况在月经前几天可能就会逐渐出现,随着月经结束,盆腔充血缓解,腰痛也会相应减轻。
二、病理性因素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异位的子宫内膜出现在盆腔腰部相关的组织附近时,在月经期间,异位的内膜组织也会发生周期性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腰痛。此类患者的月经腰痛往往会进行性加重,可能还会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且可能会影响生育,多见于有过宫腔操作史、有家族遗传倾向的女性。
(二)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月经时,异位的内膜腺体充血、出血,使子宫肌层扩张,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导致腰痛。患者多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腰痛也会随之加重,常见于经产妇。
(三)盆腔炎性疾病
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如子宫、附件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性疾病,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若有盆腔炎性疾病存在,炎症刺激会导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进而引起腰痛。患者通常还伴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且有异味等症状,既往有不洁性生活史、宫腔操作史的女性更容易发生。
(四)腰椎病变
本身存在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腰椎病变的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加重腰部肌肉的紧张度,或者使腰椎病变相关症状更明显,从而出现月经腰痛。这类女性平时可能就有腰部不适,月经只是诱发或加重了腰痛的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腰部姿势不良的人群。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久坐、久站
女性在月经期间如果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影响腰部血液循环,导致腰部肌肉疲劳,容易引发或加重月经腰痛。比如一些办公室女性,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工作,月经期间更易出现腰痛情况。
(二)腰部受寒
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较弱,若腰部受到寒冷刺激,会使腰部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肌肉痉挛,引起腰痛。例如在月经期间穿着过少、吹空调直吹腰部等情况都可能导致腰部受寒而出现腰痛。
四、特殊人群情况
(一)青春期女性
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前列腺素分泌等情况不稳定,容易出现因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导致的月经腰痛,一般随着身体逐渐发育成熟,激素水平趋于稳定,月经腰痛情况会有所改善,但也有部分人可能会持续存在,需要关注生活方式的调整。
(二)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女性如果有生育需求,出现月经腰痛时需要警惕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疾病,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生育,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育龄期女性月经期间要注意避免劳累、注意腰部保暖等,以减轻月经腰痛症状。
(三)围绝经期女性
围绝经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发生较大变化,若合并有腰椎病变等情况,月经期间更容易出现腰痛。此阶段女性要注意定期进行腰部相关检查,关注腰椎健康状况,同时在月经期间更要注重腰部的护理,如适当休息、避免腰部过度劳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