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妇科健康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注意性生活卫生、合理避孕、增强机体免疫力、定期妇科检查以及关注特殊时期保健。要每天用清水清洁外阴等私处,选合适内裤并勤换晾晒;性生活前后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选合适避孕方法,避免反复人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免疫力;成年女性每年至少做一次妇科检查;月经、孕期、产褥期分别做好相应保健。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1.私处清洁: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清洗时要从前向后冲洗,避免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到阴道。一般不需要使用阴道冲洗剂,过度冲洗可能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例如,正常阴道内有多种菌群相互制约,维持着阴道的微生态平衡,频繁阴道冲洗会打破这种平衡,增加感染风险。
2.内裤选择与清洗:选择棉质、宽松的内裤,内裤要每天更换,洗净后在阳光下晾晒,利用紫外线杀菌。内裤不要与其他衣物混洗,防止交叉感染。
二、注意性生活卫生
1.性生活前后清洁:性生活前男女双方都应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细菌等病原体带入阴道的机会。
2.避免不洁性生活:固定性伴侣,避免多个性伴侣,因为多个性伴侣会增加感染性传播疾病的风险,如淋病、尖锐湿疣、艾滋病等,这些疾病都可能引发妇科炎症等妇科疾病。
三、合理避孕
1.避孕方法选择: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如避孕套、口服短效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性传播疾病的传播。口服短效避孕药如果正确服用,避孕效果较好,但要注意其可能存在的一些副作用,如类早孕反应等;宫内节育器适合长期避孕的女性,但放置和取出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放置后要注意观察有无不适及定期复查。
2.避免反复人工流产:反复人工流产会对子宫造成损伤,增加宫腔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的发生风险。例如,人工流产手术可能导致子宫内膜变薄,引起月经不调,还可能造成宫颈粘连、输卵管堵塞等,进而影响生育。
四、增强机体免疫力
1.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多吃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C、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强免疫力,可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矿物质如锌、硒等也对免疫力有影响,可通过食用坚果、海鲜等获取。
2.适量运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运动还能帮助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而良好的心态也有利于机体免疫力的维持。
3.充足睡眠:每天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节,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功能。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风险。
五、定期妇科检查
1.检查频率:成年女性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妇科检查,包括妇科常规检查、白带常规检查、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HPV检测等。30岁以上的女性可以考虑联合进行TCT和HPV检查,以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对于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因为很多妇科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2.检查项目意义:妇科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外阴、阴道、宫颈、子宫及附件的基本情况;白带常规检查能帮助诊断阴道炎等疾病;TCT和HPV检查是筛查宫颈癌的重要手段,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可以及时治疗,提高治愈率。
六、关注特殊时期保健
1.月经期保健:月经期间要注意外阴清洁,使用合格的卫生巾,并且要勤换卫生巾,一般2-4小时更换一次,避免长时间不更换导致细菌滋生引起感染。同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注意腹部保暖,可通过喝热水、热敷等方式缓解经期不适。
2.孕期保健:孕期要按时进行产前检查,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增加营养,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孕期要注意外阴清洁,预防阴道炎等妇科疾病,因为孕期阴道环境改变,容易发生感染,而严重的感染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
3.产褥期保健:产褥期要保持外阴清洁,观察恶露的情况,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持续4-6周。如果恶露出现异常,如量多、有臭味等,要及时就医。产褥期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促进身体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