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相关体征包括心脏相关体征如心界扩大、心率异常、心音改变,心力衰竭相关体征如肺部体征(肺底湿啰音、呼吸困难相关体征)、体循环淤血体征(肝大、颈静脉怒张、水肿),以及周围循环灌注不良体征如皮肤苍白发凉、脉压差减小,这些体征因患者年龄不同在表现和临床意义上有一定差异,反映心脏功能及病情状况。
一、心脏相关体征
1.心界扩大: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广泛病变,心脏各腔室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通过体格检查中的心脏叩诊可以发现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这是因为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导致心脏不能有效地泵血,进而使心腔逐渐扩张。在儿童患者中,心界扩大可能会影响其心脏的正常发育和功能,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心脏的变化情况;对于成年患者,心界扩大可能会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2.心率异常:
多数患者会出现心率增快的情况。这是因为心脏为了维持机体的血液供应,在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时,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但这种代偿机制是有限的。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心率增快可能会对其心脏的能量代谢等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儿童心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过快的心率会增加心脏的负担;成年患者心率增快时可能会伴有心悸等不适症状,进一步影响其日常活动和休息。
3.心音改变:
心音低钝是常见的表现。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类似遥远的声音。在听诊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心音的强度降低。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心音低钝的表现可能在临床上有不同的意义,儿童患者心音低钝可能提示心脏功能受损较为严重,需要及时进行干预;成年患者心音低钝则可能预示着病情的进展,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脏功能。
二、心力衰竭相关体征
1.肺部体征:
肺底湿啰音: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肺循环淤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如果是轻度心力衰竭,可能仅在肺底听到少量湿啰音;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湿啰音可蔓延至中、下肺野。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肺部湿啰音的出现可能会影响其呼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注意观察其呼吸频率、深度等变化;成年患者肺部湿啰音的出现则提示肺淤血程度加重,需要积极处理心力衰竭相关症状。
呼吸困难相关体征: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急促,严重时可呈端坐呼吸。这是因为心力衰竭导致肺淤血,肺的顺应性降低,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采取端坐位,使膈肌下移,增加肺通气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端坐呼吸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被迫采取特定的体位来缓解呼吸困难,成年患者则可能更能描述自己的呼吸状态和不适程度。
2.体循环淤血体征:
肝大:右心衰竭时,体循环淤血可导致肝大,且有压痛。肝脏肿大的程度可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而异。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肝大可能会影响其腹部的正常生理功能,需要关注肝脏的大小变化以及肝功能的情况;成年患者肝大则提示右心功能不全,需要进一步评估心脏的整体功能状态,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颈静脉怒张:当右心房压力升高时,颈静脉回流受阻,出现颈静脉怒张。在坐位或半坐位时,颈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范围。对于儿童患者,颈静脉怒张的观察可能需要更加细致,因为儿童的颈部血管相对较细,判断可能相对困难;成年患者颈静脉怒张则是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通过观察颈静脉怒张的程度可以初步评估右心功能。
水肿:可出现下肢水肿,多为对称性、凹陷性水肿,从足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水肿。儿童患者水肿可能会影响其下肢的活动,需要注意护理,避免皮肤破损等情况;成年患者水肿会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关注水肿的进展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三、其他体征
1.周围循环灌注不良体征:
皮肤苍白、发凉: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外周组织灌注不足,患者皮肤可出现苍白、发凉的表现。在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其全身的血液循环,对组织器官的发育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成年患者皮肤苍白、发凉则提示病情可能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改善心功能,以增加外周灌注。
脉压差减小:心输出量减少时,收缩压降低,舒张压相对正常或轻度降低,导致脉压差减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脉压差减小的观察也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儿童患者脉压差减小可能提示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成年患者脉压差减小则需要进一步排查心功能不全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