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小孩缺钙表现各异,婴儿期有颅骨软化、方颅等骨骼表现及肌肉、神经精神方面症状;幼儿及儿童期除骨骼畸形外还有全身各系统相关表现,如肌肉平滑肌痉挛、全身肌肉松弛、神经兴奋性增高、免疫力低下、行为异常等,家长需关注小孩生长发育,及时就医检查并按医嘱干预,特殊人群更要加强预防。
一、骨骼方面的表现
(一)婴儿期
1.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这是由于缺钙时,钙磷代谢紊乱,影响了颅骨的正常发育。医生用手指轻压婴儿顶骨或枕骨中央部位,可有乒乓球样的感觉。因为婴儿颅骨骨化过程受影响,骨质软化。
2.方颅:随着病情发展,7-8个月以上的婴儿,额骨、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性隆起,形成方颅,头型呈方形。这是因为钙缺乏导致颅骨骨样组织堆积所致。
3.前囟闭合延迟:正常婴儿前囟在1-1.5岁闭合,缺钙婴儿前囟闭合时间可延迟至2-3岁。因为钙参与了骨骼的钙化过程,缺钙影响了颅骨的正常钙化,从而导致前囟闭合异常。
4.出牙延迟:婴儿通常4-10个月开始出牙,缺钙婴儿可延迟至10个月以上甚至1岁后才出牙,而且出牙顺序紊乱,牙齿牙质差,容易患龋齿。这是因为钙是牙齿牙釉质发育的重要成分,缺钙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
(二)幼儿及儿童期
1.鸡胸或漏斗胸:幼儿期缺钙可影响胸廓发育,出现鸡胸,即胸骨向前突出,形似鸡的胸部;或漏斗胸,即胸骨中段向内凹陷,形似漏斗。这是由于钙缺乏影响了胸廓骨骼的正常生长和钙化,导致胸廓畸形。
2.手镯或脚镯样改变:6个月以上的幼儿,手腕、脚踝处可出现骨样组织增生,形成手镯或脚镯样畸形。这是因为钙代谢异常使得长骨端骨样组织堆积。
3.O型腿或X型腿:学走路后的儿童,由于骨质软化,在站立和行走时,下肢骨骼承受体重的压力,可出现下肢畸形,3岁以后的儿童若严重缺钙可导致O型腿(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或X型腿(两膝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不能相碰而两膝能靠拢)。这是因为钙缺乏影响了下肢骨骼的正常发育和承重功能。
二、肌肉方面的表现
(一)平滑肌痉挛
1.肠痉挛:婴儿缺钙时可能出现肠痉挛,表现为突然发作的阵发性腹痛,婴儿哭闹不安,双腿蜷曲,发作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可伴有呕吐等症状。这是因为血钙降低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肠道平滑肌痉挛。
2.喉痉挛: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是缺钙的严重表现之一。喉痉挛可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喉鸣音,严重时可导致窒息,危及生命。这是由于喉部肌肉痉挛,影响呼吸功能,钙缺乏使得喉部肌肉兴奋性增高而发生痉挛。
(二)全身肌肉松弛
1.肌张力降低:缺钙儿童全身肌肉张力降低,表现为头项软弱无力,不能竖稳头部;坐、立、走等运动发育迟缓。因为钙对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有调节作用,缺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异常,导致肌肉张力改变。
三、神经精神方面的表现
(一)神经兴奋性增高
1.易激惹、烦躁不安:缺钙婴儿常表现为夜间哭闹,睡眠不安稳,容易被惊醒,稍微有声音或刺激就容易引起哭闹。这是因为血钙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婴儿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
2.多汗:与室温无关,尤其是头部,睡眠时头部出汗多,可导致婴儿经常摇头,摩擦枕头,出现枕秃。这是因为缺钙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多,而头部出汗多,摩擦枕头导致枕秃。
四、其他表现
(一)免疫力低下
缺钙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如反复感冒、肺炎等。因为钙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过程,钙缺乏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使得儿童抵御病原体的能力下降。
(二)行为异常
部分缺钙儿童可能出现夜惊、睡眠中突然惊醒等行为异常表现,同时可能伴有情绪不稳定等情况。这与钙缺乏导致神经精神方面的异常有关,影响了儿童的睡眠和情绪调节。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孩缺钙表现有所差异,婴儿期主要表现为颅骨、前囟等颅骨相关改变以及肌肉、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幼儿及儿童期除了骨骼畸形外,还可能出现更多全身各系统的相关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需密切关注小孩的生长发育情况,若怀疑小孩缺钙,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等检测以及骨密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干预,如合理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但需严格遵循医疗建议,避免自行盲目用药。对于特殊人群如早产儿、双胞胎等本身缺钙风险较高的小孩,更要加强监测和预防缺钙情况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