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房颤通常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电复律治疗、导管消融术、外科迷宫手术、生活方式调整等措施进行处理。

1、药物治疗
心脏房颤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控制心率,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预防血栓形成。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础疾病,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及药物副作用,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2、电复律治疗
适用于新发房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低血压、晕厥)的患者。通过电击恢复窦性心律,术前需经食管超声排除左心房血栓,术后需继续抗凝治疗。该方法对房颤持续时间较短者效果较好,但存在复发风险。
3、导管消融术
通过射频或冷冻能量隔离肺静脉异常电活动,适用于症状明显且药物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手术创伤小,但需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术后需短期抗凝并定期随访。部分患者可能需二次消融。
4、外科迷宫手术
通过切割缝合或消融技术创建瘢痕组织阻断异常电传导,常在心脏瓣膜手术时同期进行。适用于合并其他心脏疾病需开胸治疗的患者,手术效果持久但创伤较大,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5、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减少房颤发作。肥胖患者减重5%-10%可显著降低复发概率,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需使用呼吸机治疗。避免摄入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保持情绪稳定。
心脏房颤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基础状况及合并症综合选择方案,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心力衰竭、脑卒中等并发症风险。若出现持续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或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