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麻醉后脊柱痛原因包括穿刺相关损伤(如产妇年龄影响、穿刺针刺激、神经损伤)和术后姿势影响(如生活方式和脊柱力学改变),缓解方法有非药物干预(休息与姿势调整、物理治疗),同时要对产妇进行心理关怀和健康监测。
一、剖腹产麻醉后脊柱痛的原因
剖腹产麻醉多采用椎管内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等,麻醉后脊柱痛可能有以下原因:
穿刺相关损伤
对于产妇年龄因素:年轻产妇脊柱柔韧性相对较好,但如果穿刺操作不熟练,仍可能对脊柱组织造成损伤。而高龄产妇脊柱退变等因素可能使其更容易在穿刺后出现疼痛。
穿刺针刺激:穿刺针穿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等结构时,会对这些组织造成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疼痛。一般在穿刺后的短时间内,这种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是导致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神经损伤:在穿刺过程中,有可能损伤脊神经,神经损伤后可能会出现脊柱部位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且疼痛性质可能较为复杂,如刺痛、放射痛等。
术后姿势影响
生活方式因素:产后产妇需要照顾新生儿,可能会采取一些不当的姿势来抱孩子、喂奶等。例如长时间弯腰抱孩子,会使脊柱周围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加重脊柱的负担,尤其是腰部脊柱,从而引起疼痛。而且如果产妇产后过早进行重体力活动,也会影响脊柱恢复,导致麻醉后脊柱痛加重。
脊柱力学改变:剖腹产术后身体的恢复过程中,脊柱的力学平衡可能被打破。产妇在产后身体较为虚弱,脊柱周围肌肉力量不足,无法很好地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使得脊柱承受异常的压力,进而引起疼痛。
二、如何缓解剖腹产麻醉后脊柱痛
非药物干预
休息与姿势调整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年轻产妇,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一般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休息时可采取正确的卧位,如仰卧位时在膝下垫软枕,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侧卧位时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软枕,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高龄产妇则更需要注意休息,休息环境要舒适,避免过度劳累。
指导正确姿势:向产妇宣教正确的抱孩子、喂奶姿势,例如抱孩子时尽量让孩子贴近自己身体,利用腿部力量来支撑孩子,而不是单纯依靠腰部力量;喂奶时可使用哺乳枕,使产妇的上肢和颈部处于舒适位置,减轻脊柱负担。
物理治疗
热敷:可以使用温毛巾或热敷袋对脊柱疼痛部位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不过,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尤其是产妇皮肤感觉可能相对敏感。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的脊柱周围肌肉按摩,按摩力度要适中。按摩可以放松脊柱周围紧张的肌肉,改善肌肉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但要注意,按摩时要避开穿刺部位,如果产妇有皮肤感染等情况则不宜进行按摩。
三、特殊人群(产妇)的温馨提示
心理关怀:产妇在产后身体和心理都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对于麻醉后脊柱痛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要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支持,向其解释这种疼痛是常见的,经过适当的处理大多可以缓解,帮助产妇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措施。
健康监测:密切关注产妇脊柱痛的情况,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如疼痛范围扩大、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以排除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例如脊柱神经损伤加重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