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输血适用于胎儿水肿等严重新生儿溶血病且孕周较大、胎儿状况允许穿刺操作时,超声引导下操作需控风险;血浆置换通过置换孕妇血浆去抗体,操作要控速度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可竞争性抑制Fc受体减少胎儿红细胞破坏;要定期监测孕妇抗体滴度和胎儿状况,超声等是监测胎儿状况重要手段。
一、宫内输血治疗
1.原理及适用情况
宫内输血是针对胎儿水肿等较严重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治疗方法。当胎儿存在严重贫血(如血红蛋白低于70g/L)且有胎儿水肿表现时可考虑。其原理是通过穿刺脐带将浓缩的红细胞输入胎儿腹腔、脐血管等部位,以纠正胎儿贫血。适用于孕周相对较大、胎儿状况允许穿刺操作的情况。对于不同孕周的胎儿,穿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有所不同,一般孕周越大,胎儿对失血的耐受能力相对越强,但仍需严格评估胎儿的孕周、血型等因素。
2.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操作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医生要精准定位胎儿脐带等部位。在操作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胎儿的心率、胎动等情况,因为操作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一定刺激。对于孕妇而言,要保持放松状态,配合医生操作。该操作存在一定风险,如胎儿出血、感染等,但在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操作下,风险可控制在较低范围。
二、血浆置换治疗
1.原理与适用场景
血浆置换是通过置换孕妇血浆,去除孕妇体内针对胎儿红细胞的抗体,从而减少抗体对胎儿的破坏。适用于孕妇抗体滴度较高,胎儿有发生严重溶血病风险的情况。不同抗体滴度水平对应不同的治疗时机和方式,当抗体滴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考虑血浆置换。例如,当抗D抗体滴度较高时,可能需要进行血浆置换。
2.操作相关要点
血浆置换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将孕妇的血浆分离出来,替换为等量的正常血浆。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置换的速度和量,避免对孕妇的循环系统等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确保孕妇的安全。孕妇在治疗后需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三、药物治疗(目前常用药物及作用)
1.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可以竞争性抑制Fc受体,阻断巨噬细胞的破坏作用,从而减少胎儿红细胞的破坏。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产前治疗有一定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巨噬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阻止抗体与红细胞的结合,进而减少溶血。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要考虑孕妇的孕周、身体状况等因素。一般来说,对于抗体滴度较高但胎儿尚未出现严重贫血等情况的孕妇,可考虑使用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四、产前监测与评估
1.抗体滴度监测
定期监测孕妇体内抗胎儿红细胞抗体的滴度是关键。通过血清学检查等方法,动态观察抗体滴度的变化。对于不同血型不合的溶血病,抗体滴度的监测频率和临界值有所不同。例如,ABO血型不合时,抗体滴度的变化规律与Rh血型不合不同,需要分别进行监测。随着孕周的增加,抗体滴度可能会发生变化,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抗体滴度的异常升高,从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胎儿状况监测
超声检查是监测胎儿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超声可以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有无水肿、胎盘情况等。例如,胎儿水肿在超声下表现为胎儿皮下组织增厚、体腔积液等。还可以通过多普勒超声监测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等血流情况,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升高提示胎儿可能存在贫血。对于不同孕周的胎儿,超声监测的重点有所不同,孕早期主要观察胎儿的基本结构,孕中晚期重点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和血流情况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