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颅脑损伤是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破损且脑组织与外界相通的颅脑损伤,局部有头皮开放性创口、脑脊液外流、常伴颅骨骨折;意识障碍程度不一,儿童表现不典型;有局灶性症状及癫痫发作,儿童局灶性症状影响更显著;全身有生命体征变化,儿童更易波动,感染风险高,儿童用抗生素需特注意;头颅CT可显示相关情况,儿童影像学表现与成人有差异。
一、局部表现
创口情况:头皮可见明显的开放性创口,创口形态多样,与致伤物的形状相关,如锐器伤多为比较整齐的创口,钝器伤创口多不规则且常伴有头皮挫伤等。硬脑膜破损后,脑脊液可经创口外流,这是开放性颅脑损伤区别于闭合性颅脑损伤的重要局部表现之一,可通过观察创口是否有清亮液体流出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脑脊液漏。
颅骨骨折:常伴有颅骨骨折,骨折线多较明显,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头颅X线、CT等)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线性骨折、凹陷性骨折等),骨折片可能会压迫脑组织或刺破血管等结构,加重脑损伤。
二、意识障碍
程度差异:意识障碍的程度不一。部分患者受伤后立即出现昏迷,昏迷程度可因脑损伤的轻重而异,轻者可能为浅昏迷,重者呈深昏迷;也有部分患者受伤初期意识清楚,随后因继发性脑损伤(如颅内出血、脑水肿等)逐渐出现意识障碍加重的情况。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损伤的耐受和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意识障碍的表现可能更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对刺激的反应等情况来判断意识状况。
三、神经系统症状
局灶性症状:可出现相应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如损伤累及运动区可导致对侧肢体偏瘫;累及语言中枢可引起语言障碍,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若损伤视觉中枢相关区域可出现视力障碍等。不同年龄患者由于神经系统发育阶段不同,局灶性症状的表现及对机体功能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例如儿童正处于运动功能、语言功能等发育阶段,局灶性症状对其后续生长发育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需要尽早进行康复等干预措施。
癫痫发作:开放性颅脑损伤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可在伤后不同时间出现,如早期癫痫多在伤后1周内发生,与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急性因素有关;晚期癫痫可在伤后数月甚至数年发生,与脑瘢痕形成等慢性因素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癫痫发作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癫痫发作可能更易出现全身性发作且症状相对多样,需要注意观察发作时的具体表现并及时处理。
四、全身表现
生命体征变化:由于颅脑损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患者常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如血压、脉搏、呼吸的改变。一般来说,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血压升高、脉搏缓慢、呼吸深慢的库欣反应;若合并有大量失血等情况,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等休克表现。对于儿童患者,其生命体征调节功能相对不完善,更容易受到颅脑损伤的影响而出现生命体征的剧烈波动,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感染风险:因为颅脑与外界相通,增加了颅内感染的风险,常见的感染有脑膜炎、脑室炎等。感染可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加剧、颈项强直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开放性颅脑损伤后都需要严格预防感染,如保持创口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等,但儿童在使用抗生素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
五、影像学表现
头颅CT等检查:头颅CT是诊断开放性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颅骨骨折情况、脑内是否有出血、脑组织损伤的范围及程度等。通过CT检查能明确颅内是否存在异物(如致伤物的碎片等),异物的存在可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并增加感染等风险。不同年龄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可能略有不同,儿童的颅骨较薄、脑组织相对娇嫩,在影像学上脑损伤的显示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需要结合具体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