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溶血性黄疸分轻度和重度,轻度表现为皮肤轻度黄染、一般情况良好,经简单治疗预后较好;重度时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有精神萎靡等表现,可致胆红素脑病,严重影响患儿,足月儿和早产儿重度时预后及遗留后遗症情况不同,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并及时干预。
一、轻度abo溶血性黄疸
1.病情表现
轻度的abo溶血性黄疸主要表现为皮肤轻度黄染,一般先从面部开始,然后波及躯干和四肢。患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状态正常,吃奶等日常活动不受明显影响。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在生理性黄疸升高范围的较高端,但未达到重度黄疸的标准。例如,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一般在12.9mg/dL以下,但轻度abo溶血性黄疸可能在9-12.9mg/dL之间,早产儿相对更低一些,但也在相应日龄的生理性黄疸偏高范围。
对于足月儿,不同日龄有不同的胆红素正常范围,出生24小时内血清胆红素应<6mg/dL,1-2天<9mg/dL,2-3天<12mg/dL,4-7天<13mg/dL;早产儿出生24小时内<8mg/dL,1-2天<10mg/dL,2-3天<15mg/dL,4-7天<17mg/dL。轻度abo溶血性黄疸的胆红素水平未超过相应日龄的病理性黄疸临界值太多。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足月儿:一般通过光疗等简单的治疗措施即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预后通常较好,对生长发育等远期影响较小。因为足月儿的肝脏代谢功能相对较为完善,能够在光疗等干预下较快地处理胆红素。
早产儿:虽然早产儿的肝脏等器官发育相对不成熟,但轻度abo溶血性黄疸如果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光疗等干预,也可以较好地控制病情。不过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因为早产儿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足月儿稍高一些,但轻度情况经过积极干预后大多预后良好。
二、重度abo溶血性黄疸
1.病情表现
重度abo溶血性黄疸时,患儿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可波及全身,包括手心、足底。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拒奶、嗜睡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可超过12.9mg/dL,早产儿也会明显超过相应日龄的生理性黄疸范围。例如,足月儿血清胆红素可能超过20mg/dL,早产儿可能超过15mg/dL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表现,如拥抱反射减弱、吸吮反射减弱等。
胆红素脑病是abo溶血性黄疸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过高的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早期可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等,若不及时治疗,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发热等,甚至危及生命,存活者也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运动障碍、听力障碍等。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足月儿:重度abo溶血性黄疸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很高,即使经过治疗,也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智力等产生长期不良影响。因为足月儿虽然肝脏代谢功能相对较好,但当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仍难以抵御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早产儿:早产儿本身各器官发育不成熟,血-脑屏障功能更不完善,更容易受到过高胆红素的影响,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几率更高,而且一旦发生胆红素脑病,病情往往进展更快,预后更差,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可能性更大。例如,早产儿可能在胆红素水平相对不是特别高的情况下就出现胆红素脑病的表现,并且后遗症的严重程度可能更重。
abo溶血性黄疸的严重程度需要根据患儿的胆红素水平、日龄以及临床表现等多方面综合判断。对于abo溶血性黄疸患儿,尤其是新生儿,要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及时采取光疗等干预措施,以降低重度abo溶血性黄疸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保障患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