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缺钙会出现肌肉方面症状,如手足抽搐、惊厥,还伴有其他伴随症状,不同年龄宝宝表现有差异,家长需重视,发现症状立即就医,日常要保证宝宝合理钙摄入、多晒太阳、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以减少缺钙抽搐情况发生。
一、肌肉方面症状
1.手足抽搐:宝宝缺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会增高,常见手足抽搐表现,多发生在手指、脚趾部位,表现为手指伸直、拇指内收、呈强直状态,脚趾向下弯曲、足底呈弓状。这是因为血钙降低使得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增强,导致肌肉出现不自主的收缩。例如,有研究显示,钙是维持神经肌肉正常兴奋性的重要元素,当血钙浓度低于一定水平时,就会引发这种手足抽搐的症状,尤其在婴幼儿时期,由于其神经系统发育特点,对钙的变化更为敏感。
2.惊厥:严重缺钙时可能出现惊厥,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意识丧失。这是由于血钙降低影响了大脑神经细胞的稳定性,导致异常放电引起惊厥发作。在儿科临床中,对于反复出现惊厥的婴幼儿,排查是否缺钙是重要的一项检查内容,因为钙代谢异常是引发惊厥的一个常见原因。
二、其他伴随症状
1.意识状态:抽搐发作时宝宝可能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抽搐停止后意识多可恢复。如果惊厥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对宝宝的脑功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及时处理。这是因为大脑在缺氧等情况下,长时间的抽搐会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对于出现惊厥的宝宝要尽快采取措施终止抽搐。
2.面色改变:抽搐时宝宝可能出现面色发绀,这是由于抽搐导致呼吸不畅,血氧供应不足引起的。比如在手足抽搐或惊厥发作时,呼吸肌可能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呼吸频率改变或呼吸深度不够,进而出现面色发紫的情况。
3.精神状态:抽搐后宝宝可能会显得烦躁不安、哭闹不止,这是因为身体经历了不适的抽搐过程,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与平时相比,宝宝的精神状态会有明显变化,家长能明显感觉到宝宝不如平时活泼,可能会频繁哭闹,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并及时带宝宝就医检查血钙情况。
4.骨骼相关表现:虽然主要症状是抽搐,但长期缺钙还可能伴有一些骨骼方面的表现,比如囟门闭合延迟、方颅、肋骨串珠等。这是因为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原料,长期缺钙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在婴幼儿时期,这些骨骼表现也可以作为宝宝缺钙的辅助判断依据。例如,囟门是婴幼儿颅骨尚未完全闭合的部位,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闭合时间范围,缺钙的宝宝囟门闭合时间会延长;方颅则是由于颅骨骨化障碍导致头颅形态异常。
三、不同年龄宝宝的表现差异
1.婴儿期:婴儿期宝宝缺钙抽搐时,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更易出现睡眠不安、夜间惊醒等表现。因为婴儿期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钙缺乏对其睡眠的影响较为明显。睡眠不安表现为夜间频繁醒来,睡眠中易惊跳等,这是由于血钙降低影响了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导致宝宝睡眠质量下降。
2.幼儿期:幼儿期宝宝活动量增加,缺钙抽搐时除了抽搐症状外,可能在运动方面出现异常,比如行走时容易出现步态不稳等情况。这是因为钙参与肌肉的正常收缩和运动功能的维持,幼儿期宝宝开始学习行走,钙缺乏会影响其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行走时出现问题。
四、温馨提示
对于宝宝缺钙抽搐的情况,家长要高度重视。一旦发现宝宝出现抽搐等疑似缺钙抽搐的症状,应立即带宝宝就医,进行血钙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证宝宝合理的钙摄入,对于婴儿来说,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注意自身钙的补充,以保证母乳中钙的含量充足;配方奶喂养的宝宝要选择钙含量合适的配方奶。对于幼儿,要注意饮食中钙的来源,多给宝宝吃富含钙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虾皮等。同时,要让宝宝多晒太阳,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另外,要避免让宝宝长时间处于不良的生活环境中,保证宝宝有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宝宝健康成长,减少因缺钙导致抽搐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